合肥市小庙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VIP

合肥市小庙中学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肥市小庙中学高二(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15分) 1、下列各组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3分) A.变本加厉? 百尺竿头? 蜂拥而上? 和言悦色B.步履维艰? 振聋发聩? 积腋成裘? 殚精竭虑 C.未雨绸缪? 不胫而走? 独辟蹊径? 高屋建瓴 D.栩栩如生? 披星带月? 追本溯源? 前倨后恭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 。??????? ,??????? 。??????? ,???????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 ①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 ?? ②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泉 ?? ③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 ?? ④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 ⑤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 ?? ⑥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A.①⑥③②⑤④? B.①⑤⑥④③②?C.③④①⑥⑤②? D.③②①⑤⑥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措施不到位,一些古代建筑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B.博士村官的农技课对大家都非常感兴趣,会议室里挤满了前来听课的村民。 C.部分地区和行业出现了人为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 D.既有数量的提高,又有质量的增长,这才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真正意义所在。 4、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对联,是一种绘声绘色的文学样式,它要求形式上双管齐下,内容上别有用心,好的对联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已凝聚了作者的智慧。 A. 绘声绘色 B.双管齐下 C.别有用心 D.信手拈来 5.下列句子中,不能用来替换画线句子的一项是 ( ) (3分) 巴金写了二十多部中篇和长篇小说,七十多篇短篇小说,一般认为《家》和《寒夜》是其代表作。 A.一般认为其代表作是《家》和《寒夜》。 B.一般把《家》和《寒夜》视为其代表作。 C.《家》和《寒夜》一般未必不是其代表作。 D.《家》和《寒夜》一般被认为是其代表作。 ?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昧,想在“没有骨气的 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是改得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许》里的用语,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十“你这”。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且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讽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由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一、“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绝,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呼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节选自《

文档评论(0)

gspe8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