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病害循环20161130.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2病害循环20161130创新

4.2 病害循环 4.2.1 初侵染和再侵染 4.2.2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4.2.3 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病害循环 病害循环 是指病害从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季节 再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作侵染循环。 侵染性病害的发生满足的条件: 1、要有侵染来源。 2、病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到寄主植物上。 3、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子实体的繁殖体。 接触期 侵入期 潜育期 发病期 产生孢子 越冬和越夏 传播 4.2.1 初侵染和再侵染 1、初侵染 越冬和越夏的植物,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中最初引起的侵染,称作初次侵染或初侵染。 2、再侵染 受到初侵染的植物的发病以后,有的可以产生孢子或其他繁殖体,传播引起再侵染,称作再侵染。 按照病害循环和侵染过程的概念,进行分类: (1)单循环病 a.潜育期长;如黑粉病、棉花枯萎病。 b.寄主组织感病时间较短,不引起再侵染;如桃缩叶病。 c.虽在发生再侵染,但并不引起大的危害;如栗白发病。 (2)多循环病:如小麦锈病、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等。 一种病害是否具有再侵染,影响到这种病害的防治方法和防治效率。 循环类型 防治措施 单循环病 只需防治初侵染,几乎就可完全控制。 多循环病 除防治初侵染,还要防治再侵染的发生,防治难度大。防治效率差距也大。 病原物在越冬和越夏,是指在寄生植物收获或休眠后, 病原物以何种方式和什么场所度过寄主的休眠期而成为下 一季节的初侵染源。 病原物为了存活已经演化出各种各样的方式度过作物的 中断期。 4.2.2 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 越冬、越夏方式 1 侵染菌丝与休眠菌丝 2 休眠体(休眠孢子、子座等)在植物体内存活 3 在种子、块根和块菌等,体内过冬。 4 有些在土壤内过冬。 5 病毒、类病毒和类菌体只能在动物介体内或植物体内。 6 线虫可以各龄幼虫、成虫或孢囊的形态在土壤内或植物组织内外越冬和越夏 病原物越冬和越夏与某地区的寄生生长的季节性有关。 植物病原物的主要越冬和越夏场所(初侵染来源)大致分为几下类型: 类型 主要病原菌 田间病株 黄瓜霜霉病、桃缩叶病、 种子、苗木和 其他繁殖材料 菟丝子(和种子混杂一起)、黑粉菌孢子。在种子和苗木萌发或生长期引起侵染,侵染越深,引起侵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土壤 土壤寄居属、土壤习居属 病株残体 绝大多数的非专寄生的菌物和细菌都能在残体中生存,或者以腐生的方式生存 肥料 玉米黑粉病,栗白发病、小麦杆黑粉病(可粪便中存活),禾生指梗霉(家畜消化道)。 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主动传播和被动传播两种方式: 1.主动传播 是指通过本身的活动传播。菌物的菌丝体和根状菌素在土壤内逐渐扩展,其次还有线虫、菟丝子等。 2.被动传播 是指依赖外界因素传播,其中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4.2.3 病原物的传播途径 病原物 传播方式 菌物 以孢子的方式随着气候和雨水 细菌 雨水和昆虫传播 病毒 主要靠生物介体传播 寄生性种子 可以随鸟类传播、也可以随气流传播,少数可以主动弹射。 线虫 水流传播、土壤、苗木、种子、昆虫等 传播方式与病原物生物学特性有关。主要有气流传播、雨水和流水传播、生物介体传播、土壤传播和肥料传播、人为因素传播5种传播方式。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