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的概念创新
中医学的概念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经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是中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科学。 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治手段。 包括中医的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三部分。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 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医学是植根于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数千年的学术渊源,以其博大精深的医学内容,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哲学内涵,显著的临床疗效,向世人展示着其特殊的魅力,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做出突出贡献。 (一)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与标志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中医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 《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1)《黄帝内经》的问世,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是现存的第一部医学典籍,被称为“医家之宗”。 该书总结了汉以前的医学成就,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 (2)《难经》 在此同时《难经》作为《内经》的辅翼,同为中医理论的奠基之作,在不少方面充实了《内经》的内容。成书在汉以前,相传为秦越人所著。 创造性提出“独取寸口,以知五脏六腑死生吉凶”的诊脉方法。 创“右肾为命门”说,《难经·三十六难》:“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 (3)《伤寒杂病论》是第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神农本草经》是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确立 了中药理论的基础,集汉以前药物学之大成。 (1)成书年代:汉代。 (2)作者:托名神农。 (3)内容:收载中药365种,分为三类,其 中植物类239种,动物类65种,矿物43种。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 1.晋隋唐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得以充实和系统化,一批分支学科,如针灸学,脉学在分化中日趋成熟。 (3)温病学派的形成与发展 温病:为热性病的总称,以急性发热, 热象显著为特点。 温病学:是研究四时温病的发生,发 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是 与外感热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 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组织结构——不可分割的五大系统 2、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气血津液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3、功能活动——相互协调,相互为用 任何一个脏腑的生理功能都是在其它 脏器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 任何一个体表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都与内 脏的活动密切相关。 4、病理方面——相互影响 体表组织器官与内脏的病变相互影响 脏腑之间的病变相互影响 5、诊断方面——为临床上从外测内提供了依据。朱丹溪:“欲知其内,当以观乎外”。“有诸内必形诸外” 6、治疗方面——局部病变从整体治疗,上病下治,下病上治。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生理:人身的阳气 早晨——生发 日中——旺盛 日西——渐衰 夜半——入里 病理: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4、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东南——地低、气温热、腠理疏松皮肤 生理 润、个子细。 西北——地高、气燥寒、腠理 致密皮肤 粗糙、个子慓悍。 东方——多痈疡 病理 南方——多挛痹 西方——多内伤 北方——多脏寒生满病 因时 5、自然环境与治疗的关系 制宜 因地 人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1、社会的治与乱对人体的影响 社会安定,有益健康:“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社会动乱,有害健康:大兵之后必有大荒, 大荒之后必有大疫 2、人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影响身心健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