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学考试重点仅供参考创新
第一章
1、四大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古典医籍:《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3、《本草纲目》作者是明代的李时珍。
4、中医学理论体系主要有3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
“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倡导火热而主寒凉,成为“寒凉派”的代表。
张子和代表力主攻邪,善用汗、吐、下三法,被誉为“攻下派”。李东垣,为补土派代表。朱丹溪称“滋阴派”
5、中医儿科第一部专著《颅囟经》。
6、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的特点:司外揣内、注重整体研究、援物比类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阴和阳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功能亢奋的,都属于“阳”;凡是相对静止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有形的、功能抑制的,都属于“阴”
第三章
脏腑:五脏:化生和储藏精气,包括心、肝、脾、肺、肾。 胆、胃、大肠、膀胱、三焦。 脉、脑、髓、骨、女子胞。
系统连属:①心在志为喜;②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③心在窍为舌;④心在液为汗。
⑵肺的主要生理功能:①肺主气,司呼吸;②主宣发和肃降;③通调水道;④朝百脉,主治节。
系统连属:①肺在志为悲忧;②肺在液为涕;③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④肺在窍为鼻。
⑶脾的主要生理功能;?①脾主运化;②脾气主升;③脾主统血。
????系统连属:①脾在志为思;②脾在体合肌肉;③脾在液为涎;④脾在窍为口。
⑷肝的主要生理功能:①肝主疏泄;②肝藏血。
????系统连属:①肝在志为怒;②肝在体合筋;③肝在液为泪;④肝在窍为目。
⑸肾的主要生理功能:①肾藏精;②肾主水;③肾主纳气。
系统连属:①肾在志为恐;②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③肾在液为唾;④肾开窍于耳和二阴。
气的分布与分类:
元气:原气、真气。
生成:先天之精为基础,后天之精作完善。
分布:发于肾,通过三焦循行全身。
功能: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推动、温煦、激发人体生理活动)。
代表人体的正气 。脾化生水谷精微之气
功能:①走息道以司呼吸;②贯心脉以行气血。
分布:行于脉内,分布全身。
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卫气:生成:来源于水谷精微中活力最强的部分。
分布:行于脉外,分布于皮毛、肌肉、胸腹等。
功能:①护卫肌表,抵御外邪;②温煦脏腑、肌肉、皮毛等;③调节肌腠开合,维持正常体温
2、气与血的关系:⑴气为血之帅:①气能生血;②气能行血;③气能摄血。
? ⑵血为气之母:①血能载气;②血能养气。
第四章?
1、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六气”。
2、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风为“六淫之首”
⑴风为阳性,其性开泄,易袭阳位;⑵风性善行而数变;⑶风为百病之长;⑷风性主动。
3、痰饮:是机体谁也待续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清稀者为饮,稠浊者为痰。
4、瘀血:指血液停滞,包括里精致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腑脏内的血液。
瘀血临床有以下共同特点:⑴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⑵肿块,外伤局部见青紫肿胀;⑶出血,血色紫黯或血块;⑷望诊,久瘀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舌下脉络曲张;⑸脉象,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第五章
1、望色:⑴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
??????⑵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表示病情较重,预后欠佳。
五色主病:⑴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
??????????⑵赤色:主热。(实热证可见高热,口渴,便秘,面赤)
??????????⑶黄色:主湿、虚、黄疸。
??????????⑷白色:主虚、寒、失血。
??????????⑸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2、望唇:色红明润为正常;唇色红紫为实热;鲜红为阴虚;呈樱红色为煤气中毒;淡白为脾虚血少;白枯晦暗其证凶险;青紫多属血瘀;淡青为寒;青黑多属寒甚,极痛。
3、望呕吐物:胃热则吐物稠浊酸臭;胃寒则吐物清稀无臭;呕吐黄绿苦水,多为肝胆郁热。
4、望舌:正常舌象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
5、望舌苔:⑴腐苔:颗粒粗大,苔厚疏松,状如豆腐渣,边中皆厚,易于刮脱着。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 ⑵腻苔:颗粒细小,致密而黏,中厚边薄,刮之不脱者。主湿浊,痰饮,湿温。
?????苔色:⑴苔白滑黏腻多主痰湿。⑵苔黄黏腻,为湿热或痰热食滞。灰白苔:主热极或寒盛。
6、脉诊: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临床意义大致为: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两手迟脉候肾。
7、脉象:
????⑴浮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