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涅金 一个花花公子,但厌倦了上流社会的花天酒地的生活,患上“时代的忧郁病” 受到时代精神的感染和进步思潮的影响,但只是心血来潮时谈论和行动一下,未曾真正付诸实践 玩世不恭地对待爱情和友情,结果爱情失败,好友被自己打死 社会问题:贵族知识分子脱离人民 奥涅金的“多余” 他身受典型的贵族教育,接受欧洲文明的影响,阅读过亚当·斯密、卢梭等人的著作,欣赏拜伦式的叛逆与忧郁,并且对写作、农村改革有过短暂热情。 俄罗斯愚昧落后的现实,他自己无力摆脱贵族生活环境和恶习,导致他丧失任何生活热情,内心空虚,无所事事。 他蔑视贵族社会,不愿出任任何公职,但是又无力与上流社会决裂,被世人称为“怪人”。 奥涅金的“多余”(例) 卢梭对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国的描绘,亚当·斯密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论述,对这些启蒙主义思想和政治经济学著作的研读,使奥涅金深切地感受到俄罗斯专制制度和农奴制的落后、腐朽。 在继承的庄园里,奥涅金将古老的徭役改为佃租,减轻农奴的负担,遭到其他地主的一致攻击,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对比:《围城》方鸿渐 达吉雅娜 拥有“俄罗斯灵魂”的迷人的艺术形象 受到俄罗斯的古老文化传统和西方新思潮双重影响 敢于追求与众不同的爱情(主动向叛逆的奥涅金示爱)。成为将军夫人后,拒绝她仍旧爱着的奥涅金的求爱,光明磊落。 人物对比 奥涅金 — 连斯基(理想、乐观) 达吉雅娜 — 奥丽嘉(美丽、空虚) 《叶甫盖尼·奥涅金》艺术特色 作品始终贯穿着“作者的声音” “百科全书”式的大型叙事作品 采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性格 把诗的精练含蓄和散文的流畅朴素结合起来,创造出典范的俄罗斯文学语言 主要采用“奥涅金诗节” 亚历山大·普希金 Alexander Pushkin 亚历山大·普希金 Aleksandr Sergeevich Pushkin ,1799-1837 “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创造俄罗斯语言,创造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俄罗斯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1704年,一个七岁的黑人小男孩抵达俄罗斯沙皇彼得大帝的皇宫。彼得注意到他非常聪明,于是把他收为教子,并且将他施洗命名为亚伯拉罕·彼得洛维奇·汉尼拔(1697一1781)。俄国军事工程师,上将。以彼得大帝的黑人和大诗人普希金的曾祖父知名。1706-1717年任彼得一世的近侍和秘书。1717年去法国学习军事工程。1723年回国后在喀琅施塔得、罗格尔维克、拉多加运河等地领导工程建筑工作,并讲授数学和工程学等。 【汉尼拔是迦太基的军事领袖以及罗马的敌人】 【其子奥西普在俄国军队中的职位并不如他的两个兄弟那么著名,但是他有个女儿娜杰日达,而大文豪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就是娜杰日达和谢尔盖·利沃维奇·普希金的儿子。】 普希金也深深着迷于他的祖先的故事,写了 一本很细腻但未完成的小说《彼得大帝的黑人》 (The Negro of Peter the Great)。 普希金广场(Pushkin Square)位于莫斯科市中心,旧称苦行广场,因旧时广场上建有苦行修道院而得此名。1937年,为纪念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当时的苏联政府把苦行广场改名为普希金广场。广场上耸立着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铜纪念像。这座纪念像于1860年预定建在沙皇村,拟在普希金读书的中学成立50周年纪念日揭幕,后来改移建在莫斯科。纪念像采用了后来获“超等艺术家”称号的雕刻师奥佩库申的设计。1880年7月18日,纪念像举行揭幕仪式。纪念像基座上刻有普希金的一首诗,诗曰:“在这残酷的世纪,我歌颂过自由,并且还为那些蹇滞的人们,祈求过怜悯和同情。”广场上有个小花园,园中有花岗石台阶、红色大理石喷泉等。 1.历史背景 1812-1814年,俄法战争,贵族军官直接接触西欧的政治制度和生活方式,很多参战者后来成为十二月党人,反对俄罗斯的专制主义和农奴制。 1825年12月14日,彼得堡的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意图阻止新沙皇尼古拉一世即位,失败后,5名领导人被绞死。 2.个人生平与创作分期 1799年6月6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家庭,母亲是年幼时来自非洲(今埃塞俄比亚)、受彼得大帝(1672-1725)宠爱的军人汉尼拔的曾孙女。家中有大量法国古典作家和哲学家的藏书,他同时接受祖国语文的良好教育,他的奶妈也在民间文学和人民语言深深地影响了他。 1811-1817年,在皇村中学读书。皇村中学采用的是耶稣会的方式、英国圣经宣传的手段、德国虔诚说教、法国上流社会的风度,是明显的欧式教育。一些思想激进的老师也在学生的心里播下自由的种子。 汉尼拔 皇村中学 夏宫 创作分期 (一)文学创作早期(1817-1820) 创作了“政治抒情诗”《自由颂》(1817)、《童话》(1818)、《致恰达耶夫》(1818)等具有浪漫主义精神和革命理想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