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学习资料-7.4狄更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温和的人道主义 狄更斯是一个温和的人道主义者,他不像雨果那样充满勃发的激情,他的人道主义是温和的,温情的。他同情下层人民,不是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去怜悯他们,而是生活在其中,和他们同忧共喜,为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建立了一个人道主义的小人物王国,他们身上充满的是感情,联系他们的也是感情。 圣诞节精神 《大卫·科波菲尔》中的辟果提一家和《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的鲍芬夫妇都是温情的代表,他们无私忘我,乐于助人,友善待人。《圣诞欢歌》中充满的欢乐、友情、爱与被爱,慷慨,更是这种温情的人道主义的集中体现,以至有现代作家把这种温情称为“圣诞节精神”。(《狄更斯评传》) 1、温情 狄更斯的温情不仅表现在善良人们兄弟般的情谊上,也表现在对恶人的处理上。他以温和的态度描写各种恶人,主要指出他们缺少人性,恶人受到的惩罚只是暴露真相,受人鄙视,或者像《我们共同的朋友》那样,把恶人物扔进垃圾车,就算是给予了惩罚。而后,善良的人们就忙着去互相表示自己的仁爱,而把恶徒丢在了脑后。对恶人的结局处理是从温情的人道主义出发的,狄更斯认为,只需写出他们缺乏仁爱、同情、怜悯就够了,而人类之爱具有巨大的感化力量,世界不在乎有这么几个恶人。 他的小说大都是大团圆结局,这也表现出他的人道主义温情。 2、感伤 狄更斯的人道主义充满伤感的情调,这是温情的过分流露。他的作品比较多的具有多愁善感,他的伤感主要表现在对善良小人物命运的同情和怜悯,这种感伤气氛有时弥漫全书。 例如《大卫·科波菲尔》的整个叙述口吻都有一种感伤情调,其中对几个孤儿的不同遭遇的描写,如大卫、爱弥丽、海穆,都充满感伤气息。 感伤描写 《老古玩店》是狄更斯小说中唯一一部以悲剧为结局的。然而,结尾描写小耐儿死的情节,不是愤怒的控诉,而是感伤的眼泪。作者像通过善良人辛酸的不幸、悲伤、愁楚的泪水,来激起读者强烈的反响,着重在泪水涟涟中表现人道主义的美与崇高。《老古玩店》的出版,确实使狄更斯达到了这种目的,读到小耐儿死去时,“无论在英伦三岛,还是在大西洋彼岸,人们无不为之一洒同情之泪”(《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第200页) 其他如《奥列弗·退斯特》的结尾描写阿格尼丝的墓穴,《远大前程》描写匹普生病和乔的重逢,结尾匹普和艾丝黛拉的重逢,都是感伤的描写。 感伤代表:露西 《双城记》中的露西是感伤的温情主义的代表。她的感伤,使神志不清的医生梅尼特“复活”,使身居异乡的代尔那幸福,使粗犷不驯的普洛斯柔和,放纵不羁的卡尔登献身。在伦敦法庭上,她感伤的表情和证词,赢得了人们的同情。她代表了狄更斯充满感伤情调的人道主义。 3、说教 狄更斯作为19世纪的现实主义作家,真实地展示了维多利亚前期的英国社会现状,对种种压迫行为,丑恶现象,不义之事作了揭露和批判。狄更斯在揭露批判社会罪恶时,有大量的人性论的说教,这些说教表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的善良动机,道德正义,抽象理想。它们和艺术描写相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艺术描写: “再添一点儿” 《奥列弗·退斯特》中,描写济贫院的孤儿奥列弗要求“再添一点儿”粥的情节,是描写最成功的场景,以至“再添一点儿”被不同的后人出于不同的需要评论、借用、援引了一百多年,成了名句,这说明它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艺术形象揭露了济贫院对儿童的虐待,描写了下层社会的贫穷。 说教的描写 在《我们共同的朋友》中,狄更斯用人道主义的说教,直接描写贝蒂·希格登老太太宁可流浪而死,也不愿进济贫院受虐待。这一描写,表白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揭露济贫法和济贫院的虚伪。它是说教的。 现代读者能记住奥列弗,却记不得贝蒂·希格登。只因前者是艺术的描写,后者是说教的评判。 说教的道德评判 狄更斯的说教还表现在他以作者的身份和口吻阐发人性论的道理。例如,在《老古玩店》小耐儿之死问题上,他作了这样的说教: 唔,把这类的死所给予的教训印在心上是困难的;但是谁也不要拒绝接受它呀,因为它是所有的人必须学习的东西,且是一个有力和普遍的真理。死神总是让那喘息的灵魂从脆弱的身体上获得解放,因此他把天真的和年轻的人摧毁了,于是上百种的道德,便化作怜悯、仁慈和博爱,出现在世界上,赐福给全世界的人。伤心的人们在这种青绿的坟墓上流下来的每一滴的眼泪中总会产生一些善念,总会含有一些更温和的品德。 4.行善 狄更斯从基督仁爱出发,主张行善,勿以暴力抗恶,这是他的人道主义的又一特点。他基本上是按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来安排情节和划分人物类型的。他的正面主人公,他所描写的小人物王国,都是善良的好人。他们积德,做好事,以德报怨,用仁慈感化恶人,体现了狄更死的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