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1讲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第1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崇拜自然 人类社会在早期的采猎文明时期,以几千种植物和几百种动物为取食对象。群体采集和狩猎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在这一阶段,由于生产力低下并且发展缓慢,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一种恐惧和依赖的关系。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改造自然 步入农业文明,人类开始大规模地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与此同时,人对自然的依附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三)征服自然 18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走上了工业化道路,科学和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壮大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使社会生产力水平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在这个阶段,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保温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等危及人类的生存。 (四)谋求人地协调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激增、资源缺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被迫重新审视自己的经济行为,环境和发展问题开始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联合国召开的一系列环境会议为契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公认。 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 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 后工业化时期 谋求人地协调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 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工业文明 征服自然 环境趋于恶化 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对抗性增强 农业文明 改造自然 环境问题不严重 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 采猎文明 崇拜自然 后果 人地关系特点 人类文明时期 人地思想发展阶段 地理环境决定论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论 因地制宜论 可持续发展 物质和能量 废弃物 自净能力 再生速度 注意:对环境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时,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①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___________。 ②人类活动的_______要排放到环境中。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 。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________ 。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图 【信息解读】 图中含义: (1)内圆表示占有一定空间的人类社会,外圆表示人类社会与环境构成的人地系统,内外圆之间表示人类社会周围的地理环境。 (2)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人类通过生产、生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箭头3与4分别表示尊重自然规律和违背自然规律);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箭头5与6分别表示良性的与恶性的)。 (3)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类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箭头1变粗),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箭头2变粗),就产生了环境问题。具体原因是: ①人口压力增大(内圆扩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箭头1变粗);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箭头2变粗)。 三、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 ?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从人与环境的关系来看,人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又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这就要求环境具有能不断提供人类生存发展所需资源的能力和容纳废弃物的自净能力。如果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①人口压力过大:对物质的需求超出环境供给资源的能力,使资源短缺;物质消耗超出环境消化废物的能力,导致环境污染。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利用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造成资源的破坏与浪费,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③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包括: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 原 因 典型事例 资源短缺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短缺 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索取 华北平原用水紧张,非可再生资源面临枯竭 生态破坏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 自然植被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中国荒漠化趋势与沙尘暴,古巴比伦王国的消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数量日益减少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 污染 工业“三废”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