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NA链上相邻的嘧啶共价相连,形成TT、TC、CC等嘧啶二聚体 H-N H-N N - H N - H N N N N O ‖ O ‖ O ‖ O ‖ CH3 CH3 CH3 CH3 UV等 ‖ O ‖ O O O ‖ ‖ * (二)DNA链损伤 1.二聚体的形成 2.DNA加合物的形成 活性化学物与DNA、蛋白等细胞大分子之间通过共价键形成的稳定复合物,通常很难用一般的化学或生物学方法使其解离 大加合物 代表物:多环芳烃、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B、芳香胺类 后 果:DNA立体构象明显变化,阻断受损部位复制转录 或导致移码突变 小加合物 代表物:烷化剂、亚硝基化合物 后 果:对DNA构象影响较小,易导致碱基错配 DNA-DNA交联 代表物:亚硝酸、丝裂霉素C、氮和硫的芥子气、各种铂的衍生物等 后 果: DNA分子上一条链的碱基与互补链上的相应碱基形成共价连接,致使复制时不能解链,复制和转录终止 DNA链内、链间、DNA与蛋白质的交联 代表物:多功能烷化剂 后 果:交联后不易修复或易错修复,高度致突变,并致 染色体断裂,易导致死性突变 3.交联分子的形成 碱基改变 单链断裂 双链断裂 链内交联 蛋白质间交联 DNA-蛋白质交联 无碱基位点 链间交联 DNA损伤的常见类型 碱基类似物的取代 链间嵌入 DNA链断裂 DNA碱基修饰 碱基烷化和共价结合 DNA-DNA交联 DNA-蛋白质交联 …… 二、DNA修复 DNA损伤修复按其机制可分为: 损伤修复机制(repair mechanisms) 损伤耐受机制(tolerance mechanisms) 遗传毒性的机制 (一) 损伤的逆转—直接修复 损伤修复机制(repair mechanisms)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 (二) 切除修复 切除和替换损伤的DNA碱基 受损碱基移除由DNA糖基化酶启动,由多个酶共同完成 主要针对DNA单链断裂、小的碱基改变及氧化性损伤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最常见,是体内识别 DNA 损伤最多的修复通路 在DNA内切酶、外切酶、 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共同作用下,将DNA受损部位切除,并以另一条完整的DNA链为模板,再填补切去的部分 (四)链断裂的修复 (五)交联修复 (六)跨损伤的DNA合成 (三)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 损伤耐受机制(tolerance mechanisms)-未清除DNA损伤,但可允许细胞存活 (一)重组修复 -复制后修复 (二)SOS修复 在大肠杆菌,阻止DNA复制的损伤等可诱发SOS修复系统,即诱导细胞产生特殊的DNA聚合酶,以不严格的碱基配对使复制通过损伤部位 通过SOS修复,细胞得以存活,但常导入错误的碱基,故为易错修复 常见的DNA损伤及其修复机制 DNA损伤因素 DNA损伤类型 修复机制 X射线 氧自由基 烷化剂 自发脱碱基 单链断裂 无碱基位点 氧化性碱基 碱基切除修复 紫外线 多环芳烃 嘧啶二聚体 大分子DNA加合物 核苷酸切除修复 抗癌药 (如顺铂 丝裂霉素) 双链断裂 链间交联 双链断裂修复(同源重组修复和末端连接) 复制错误 烷化剂 碱基错配 碱基缺失 碱基插入 错配修复 错配修复 切除修复 直接修复 双链损伤 单链损伤 单个核苷 酸的短补 片添加 转录偶联 性NER 多个核苷 酸的长补 片合成 全基因 组NER 碱基切除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 非同源性末端连接 同源重组 DNA修复 三、整倍体和非整倍体的形成 对DNA合成和修复有关的酶系统的作用 对纺锤体的毒作用 ? 与微管蛋白二聚体结合 ? 与微管上的巯基结合 ? 破坏已组装的微管 ? 妨碍中心粒移动 遗传毒性的机制 表观遗传突变(epimutation) 与突变 环境因素可以通过基因组的可遗传的变异导致有害的表型改变。然而, 突变并不是基因组可遗传变异的唯一机制。环境物质也可直接或间接改变甲基化模式和表观遗传状态等非DNA序列信息,导致功能基因表达改变,引起表型的改变。 遗传毒物的作用机制 致突变机制模式 DNA损伤-修复-突变 第四节 遗传毒性的后果 遗传毒物 遗传毒性的后果 衰老 未分化的胚胎细胞受损 流产死胎 结构或功能畸形 肿瘤 ? 已分化的胚胎细胞受损 动脉硬化 生殖细胞突变 体细胞突变 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二语文《屈原列传》-ppt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ppt VIP
- 综采工作面转载机设计(附电子CAD图纸).doc
- 2025届成都市第七中学高考化学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doc
-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pdf VIP
- 参与网络社交(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发展心理学林崇德笔记.pdf VIP
- 大数据技术应用.pptx VIP
-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docx
- 拍卖师历年考试真题汇总(附答案).pdf VIP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英语模拟试卷试题完整版(含答案+听力MP3).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