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部专家点评宜昌市2003年中考语文开卷试题
2003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开卷)
(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满分:120分,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卷。
书 写(4分)
请将下面几句话写在书写格内
读美文 悟精妙 品其情 善思考
写真情 思路清 忌抄袭 敢创新
(注意:此题根据抄写文字和卷面书写水平综合评分,后面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
点评:这套试卷重视汉字的书写,书写的内容又是对考试带有整体导向和激励性的,题目新颖,可见命题者对学生的满腔热忱。“评分标准”给的标准是“书写规范、整洁、美观、基本功好”,这样的导向很好。符合课改标准“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官的要求”,反映了命题者对基本技能的重视,我们认为在当前特别值得提倡这一点,今后也要坚持这样做。
阅 读(46分)
一、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然后答题。(共4小题,8分)
宜都记(节选)
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两岸高山重嶂,(1)非日中夜半不见曦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2)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即至,欣欣然,始信耳闻不如亲矣……
相关链接:
●本文选自清代杨守敬书法珍品《宜都记》(见图)。(图略)
● 杨守敬,湖北宜都人。清末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大书法家。所著《水经注疏》倍受世人推崇;其书法独拔艺林,自成一格,享誉海内外。
1、根据画线(1)句,写出一个所学文言课文中与其意思相同的名句。(2分)
点评:本题由课外联系课内,要求写出的是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是名篇名句,这样课外阅读材料与已学课文相沟通,这样的考题可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广漠、触类旁通地学习。此外,《宜都记》这篇文章写的是宜昌风物,作者又是湖北宜昌人,对本地学生来说平添了一份亲切感。
2、根据画线(2)句,写出一个你所联想到的古诗名句。(2分)
点评:本题由散文联系诗歌,要求写出李白的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通过阅读沟通了不同文体之间的联系。以上两小题对古代诗词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没有单纯考语法。
3、解释文中的“书记”和“相关链接”中的“疏”。(2分)
书记: 疏:
点评:沟通古今语体中实词词义的变化,“相关链接”的知识内容也进入了命题者的视野,题目出得活。本题能够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积累。
4、根据原文行文思路,请你判断,“始信耳闻不如亲矣”之后文章将会写些什么内容。你不妨补写两句。白话亦可,文言亦可,文白夹杂亦可。(2分)
点评:本题由文内延伸到文外,对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继写,一则可考查学生是否读懂了原文,二则能考查学生阅读的主观感受。本题没有考文章中心思想之类,也没有设立标准答案,只要所写的内容是描绘三峡美景或议论“耳闻之不如亲矣”这个观点即可。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也追求个性化解读,课题组认为应该允许这样的尝试。因为文言文阅读不必囿于语言考查,这样引导学生将课内课外积累联系在一起,富有创意。总的看来,这道文言文阅读注重语言积累和理解的灵活性,善于从字、词、句、意等多方面沟通、联系,是一道很好的考文言文阅读的题目。
从以上的命题思路告诉我们,通过命题技术的创新是可以还文文言阅读以鲜活的灵气的。
二、阅读《昆虫与音乐》,然后答题。(共5小题,计11分)
昆虫与音乐
①无论是在深深的幽谷,还是花木柳映的河边,无论是瓜棚连着豆架的茅舍,还是窗明几净的校园,处处可闻虫鸣。蝉的歌声嘹亮,蟋蟀叫声悠扬,螽斯嗓音清脆,蝗虫声音深沉;蜜蜂飞响热烈,使人感到欢欣!
②温煦的春,炎热的夏,凉爽的秋,不知疲倦的昆虫歌手们总是在廉价地演奏。甚至在那寂静的寒冬,在室内,尤其是在厨房里你也会偶尔欣赏到灶蟋动听的歌声。其实很多昆虫都能歌唱。据不完全统计,发音昆虫有16目之多。我国吴福帧、蒋锦昌、何忠、印象初等都曾作过比较详细的研究。 高大林曾经灌有一盘名为《昆虫》的音乐磁带,听着其作品,自然地便把人溶入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曼兰笔下“克利斯朵夫躺在万物滋长的草地上,……闭着眼睛,听那个看不见的乐队合奏”的情景:“一道阳光底下,一群飞虫绕着清香的柏树发狂似地打转,嗡嗡的苍蝇奏着军乐,黄蜂的声音象大风琴,大队的野蜜蜂好比在树林上飘过的钟声……”。 昆虫的歌,如果加以放大,那就更有意思了。有的似马嘶,有的象鸟鸣,有的如风吹,有的又象……。北京农业大学杨集昆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