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回归自然与语文教学
吉林通化师范学院 汉语言文学 07级
某某某
内容提要:
语文是一门魅力四射的学科,但现实是老师在“进行着繁琐的纯粹的语言文字分析”,学生在“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回到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周围世界、自然界里去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
走进自然: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走进自然才能让学生把观察的客体和词句之间建立起相应的联系,把词句与形象联系起来。
结合四季时令学习诗文:跟随四季的脚步,让学生搜集、积累有关这些季节的诗词文章。
品读社会体味人生:让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感受生活的真谛,体验人生的百味。
情景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情景化教学让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
诗情画意的作业: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特长的广阔空间,实现对课内学习的巩固、延伸、拓展。
关键词:回归自然 情景教学 个性化 主动发展
女儿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她的老师领他们到镇区外小河边的树林里上了一节课,《寻觅春天的踪迹》。回来后,她兴奋不已连连向我述说。我被她的情绪感染者,在为她高兴的同时,也在为她感到惋惜,她永远也体会不到我上小学时的乐趣。
1976年,我在山东老家上小学一年级,正赶上唐山大地震,为了安全起见,我的老师便把教室放在了蓝天白云下,放在了田野上、小河边、树林里……于是,潺潺的流水、云雀的欢歌、野花的芳香连同灿烂的晚霞和牧归的老牛陪伴着我们走过两个轮回的春夏秋冬。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段读书的时光总是让我记忆犹新,让我回味无穷。
语文是一门魅力四射的学科。纵观它入选的篇篇课文,那丰富有趣的内容,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意,宽阔深远的意境,以及耐人寻味的哲理,都使这门学科焕发出熠熠光彩。按理说,语文学习应是具有魅力的、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应该爱学、乐学。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大多数课堂上,许多学生对学习语文没有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学生的回答是那么的贫乏、苍白无力、毫无表情,缺乏活生生的思想……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哪个不是带着渴求知识的火花来的?面对刚刚发下的语文课本,他们不也同样的激动、好奇,急不可待地打开、津津有味地读着吗?究竟是什么使这火花一点点熄灭了呢?
究其原因,问题就出在我们教师身上,出在我们的教学方法上。正如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我们从儿童入学的最初几天里,就在他的眼前把通往周围迷人世界的大门关上了”以致于“学生学习的许多词和词组,并没有在他的意识里跟鲜明的表象、跟周围世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
不错,回溯以往的语文教学,我们确实在走着这样的路: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进行着繁琐的纯粹的语言文字分析”,我们的学生在“用记忆来代替思考,用背诵来代替鲜明的感知和对现象本质的观察”。比如,一个孩子叙述一滴水的旅行。这里本应该讲早春的溪流,讲春雨,讲彩虹,讲平静湖水的轻声拍溅。孩子本应该把这一切当做他周围的世界来述说,当做他本人也是其中一分子的自然世界来述说。然而我们听到的是什么呢?是一些勉强拼凑的、笨拙的、死记硬背的句子和词组,它们的意思连孩子自己也感到模糊不清。他们从天真烂漫的孩童时便陷入了没完没了的习题、可有可无的令人乏味的问答,面对的是内容仅仅囿于那一本薄薄的教材,视野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于是,他们再也听不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不到冰雪融化时水滴的丁冬响,听不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他们只是背诵关于所有这些美好事物的一些枯燥乏味的语句。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的教学方式,小学语文教学应往哪里去?追根溯源,让我们回到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周围世界、自然界里去学习语文和运用语文。
一、走进自然
古人治学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司马迁要不是遍访名山大川,就不会有史家绝唱、无韵离骚的《史记》问世;李白如果不是“一生好入名山游”,则不会写出那么多气壮山河的浪漫诗篇;苏轼要不是亲游黄州,则断不会有千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及《赤壁赋》闪耀文坛;陶潜王维孟浩然若不是钟情山水,则不会诞生清新淡雅的山水田园诗派。大自然是我们最博学的老师,她可教你怡情,教你增知,教你感悟,教你提高审美情趣。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思维的。要使儿童有强烈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使他有一种丰富多彩的、引人入胜的智力生活。我们应该做到是: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而要时常走出校门,到知识的取之不尽、永远常新的源泉那儿去,到自然界去:花园里、树林里、河岸边、田野里,我们不仅欣赏美,更主要的是把语文学习跟儿童的观察和积极活动融合起来。
当美的大自然如图画一般,一幅幅呈现在儿童眼前时,大自然的形态、线条、色彩、声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