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在理念和机制.doc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在理念和机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在理念和机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在理念和机制 人民教育2010.21REN MIN JIAO YU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在理念和机制●林金辉鄢晓理论LILUN《纲要》论坛GANG YAO LUN TAN所谓“创新教育热”与改革实效形成了较大的反差。当前,创新教育真的“过热”了吗?“热”仅仅是表面现象而已;在理论与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遭到“冷遇”,存在许多困惑和误区。例如,对“创新技法”的介绍、宣传与训练可能“过热”了,但对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或理念的认识和实践,则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训练创造性思维时,直觉、灵感的强调可能“过热”了,以至于有些学生产生了对传统的东西全盘怀疑和盲目求新的思想。综上所述,当前创新教育存在的偏颇和误区,大多是理念和机制的问题。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从理念和机制上入手。这是前提性、基础性的工作,也是关键和突破口。1.树立“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性”的理念。最新研究表明,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蕴藏着丰富的创造潜能,这是潜藏于他们的大脑结构和功能中的一种心理潜能。学生处于学习时期,自然不能要求他们做出惊天动地的创造。专家的创造,是一种产生了具有社会历史首创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创造虽然也产生了新颖的、有意义的产物,但这种产物在人类历史上大多并非首创,只是就个人的历史而言具有首创性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这种创造活动直接推动了学生个体的发展。因此,衡量专家的创造性,其依据主要是人类的文化传统;衡量学生的创造性,主要凭借个体的发展。但是就创造活动的过程而言,专家和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的本质却是相同的。高斯在小学时做1~100的连加,自己发现了一种简单的方法,表现出一定的创新能力。这种能力与他成年后建立“高斯定理”时表现出的能力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人们都称之为“创造性”。教育家米德在解释创新能力时说,当一个人自己想出、做出或发明了一个新东西,就可以说他完成了一次创新活动。这样看来,一个学生自己发现在直角三角形里,两直角边平方之和等于斜边的平方,那么他也就完成了一次跟毕达哥拉斯一样的创新活动,尽管这个发现早已是几何学的组成部分,对于文化传统来说等于零。从连续性的方法论看,学生的创造潜能一旦得到开发,并在创造想象的积极参与和推动下,他们的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和发展,逐渐指向对社会发展有意义的发明、创造。因此,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为他们未来对社会做出贡献奠定了基础。2.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专利”。长期以来,创新人才的培养几乎变成了高等教育的“专利”。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话题经久不衰。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基础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则处于“重视不够”的状态。这种反差的形成大概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人认为少年儿童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尚不足以进行创新活动,由此得出要求少年儿童进行创新是无稽之谈的结论;另一方面,有人虽然认同应该对少年儿童进行创新教育,却不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变相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压力。一、“创新教育热”的冷思考。二、以理念创新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2人民教育2010.21REN MIN JIAO YU《纲要》论坛GANG YAO LUN TAN读者热线:(010子信箱:Liuqun@edumail.com.cn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表明,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能力排名倒数第一,创新能力排名倒数第五。①一时间,人们对我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成效提出了质疑。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中国学生的创新能力天生就比别人差吗?绝对不是。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有过那么多的发明创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陶行知说过,孩子的头就像旧社会女子那被裹的“小脚儿”一样,被传统观念的“裹头布”牢牢地限制在“条条框框”中,孩子的想象力就是在那里被窒息了。想象力是创新的翅膀,没有了翅膀,孩子们又如何能高飞呢?在家长、老师期待的目光下,我们的中学生从小就习惯了不断地接受知识信息,不断地重复“模仿—记忆—被动接受”的过程,习惯了只要知道“是什么”而不用去追究“为什么”的学习方式。在学校,小学生举手提问题的积极性比初中生高,而初中生的积极性又比高中生高。是因为见识增长了,问题就变少了吗?不是。是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被强化并逐渐形成了“教师等同于权威”的思维定式,不再有怀疑的精神,不再主动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没有了问题,没有了思考,创新将从何而来?近日,上海市教科院发布的一项对6大城市中小学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教师能“耐心解答,共同探讨”的认同度为54.7%,对“肯定学生的思想,鼓励大家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认同度仅为15.5%,这说明八成多的学生在自由思想或表达方面未能得到教师的鼓励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