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登山活动历史发展探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登山活动历史发展探究

中国古代登山活动历史发展探究   摘要:以文献资料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历史典籍和古代游记诗文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历史学、文化学相关理论对中国古代登山活动的产生与历史发展进行研究。认为中国古代登山文化经历了大致三个阶段:“形成期”(先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唐)和“成熟普及期”(宋元明清)。中国古代登山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最初祭祀朝拜式的登山发展为兼具宗教信仰、休闲娱乐和文化传承作用的民俗活动,反映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关键词:登山活动;历史发展;中国古代体育文化 我国拥有着独特的山地资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衍生出祭祀封禅、登山修行、游山观景等登山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登山文化。登山活动及其相关的习俗禁忌、神祗崇拜、诗文游记、山会郊游等民俗事项是古时中华先民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千年的流变过程之中,不断演进更迭,渗透着中国人独有的自然观念和人文情怀。对中国古代登山活动的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把握其传承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好地继承、保护和发展这一文化遗产 1.中国古代登山活动的发展历程 1.1先秦两汉:古代登山活动的形成期 古代登山活动在“形成期”阶段出现了山岳崇拜观念和登山祭祀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世俗化、功利化色彩渐趋增强,在汉代逐渐形成了与方术养生、踏青游乐相关联的登山活动 1.1.1孕育中国古代登山活动的文化土壤 在中华先民的精神世界中,对于山岳存在着两个向度的朴素情感,一为感激与依赖;二为畏惧与崇敬。感激与依赖,主要是源于山岳对人类“生存需求”的满足。在距今300万年前到5000-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人类的首要活动是利用自然资源实现自身的生存繁衍。这一阶段山岳为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安全居所和动植物资源。同时山中的瘴毒魍魉、山洪落石时时威胁着古代先民的生存,山峰的高耸巍峨、峡谷洞穴的幽深多变亦令他们感到未知与恐惧。对于这些危害自身生存的现象,人们尚无法规避或对抗,只得诉诸此种“畏惧与崇敬”的情感,将山岳视作决定万物生存或毁灭的主宰者,通过原始的巫术活动希求山岳多降予福祉,少带来灾厄。这种“求神降福”和“祈神祛厄”的山岳崇拜的观念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不断固化累积,为此后古代登山活动的最初形式――山岳祭祀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1.1.2早期山岳祭祀与登山封禅 关于山岳祭祀的记载始于先夏,但此一阶段的山岳祭祀神秘色彩较浓,譬如《韩非子“黄帝合鬼神于泰山之上”的说法,而随着社会的演进,“山”亦不再被视作神圣对象,而与世俗事务产生联系。商周时代人们对山川的认识更加务实。商代的甲骨卜辞中多有求问山神降雨和收成的内容。周代还利用祭祀山河的差异来明确和强化社会等级秩序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军事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祭山活动的政治色彩和功利化特征更加明显。一方面有实力的诸侯、大夫产生了利用不同形式的登山祭祀来宣示霸权:另一方面祭祀活动的诉求也与各诸侯国的世俗事务,如消弭旱涝灾害、确立储君、见证会盟、助力军事胜利等相关联 秦、汉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后,山岳祭祀仍旧是较为主要的登山形式。较有代表性的是秦始皇和汉光武帝刘秀的封禅活动 有信史可考的帝王封禅始于秦始皇。《史记“(秦皇)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从“遂上泰山”和《史记“上自泰山阳至巅”“从阴道下”“中阪遇暴风雨”这些内容来看,秦始皇的泰山封禅活动是亲临山岳,这与之前帝王诸侯的“望祭”“旅祭”是不同的 开创东汉“光武中兴”局面的刘秀于中元元年(公元56年)登泰山封禅,马第伯的《封禅仪记》记录了这次封禅的全过程,其间多有对于攀登过程的详细描述,刘秀一行人人山时乘马而行,随着山路变得陡峭,他们不得不“乍步乍骑,且相半”,体力消耗太大便“五、六步一休”。此外,??时人们还在登山活动中用到了一些物资器具,譬如以马匹、绳索作为攀援的助力,携带便于运输、不易腐坏且能够提神止饥的酒和肉干来补充体力等等 1.1.3两汉之际登山养生、游乐活动的初现 汉代登山养生游乐活动出现与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学说有关。汉代的术数家和道家人士普遍视“重九”为灾厄象征,人们为了避祸便迁居高处。随着时间推移,紧张忧惧的避灾色彩逐渐消退,追求福佑和现世福祉的内容逐渐增多。随着当时养生修行方式的发展,重阳节人们的登高以及饮酒食菊、佩戴茱萸已经和养生防病联系起来。菊花和茱萸在汉、晋时期的典籍中已被提及有药用价值,如成书于秦汉的《神农本草经》认为菊花“服之轻身耐劳”,《茱萸赋》说“有茱萸之嘉木……历汉女而始育……疗生民之疹疾。”另外,初秋重阳时天气转寒,人们难以适应,容易染病生疾。在当时的观念中,人们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大地处于天地之气的交界处,容易使人感染邪气,因此要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