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土滑坡事故任认定中的岩土力学问题
特大黄土滑坡事故责任认定中的岩土力学问题
马海涛,王云海,赵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0029)
摘要:在滑坡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西部某矿山特大黄土滑坡灾害的发生机理,认为此次滑坡是在断层和地下开采等不利条件下,由大气集中降水诱发黄土湿陷形成的推移式滑坡,与管线漏水形成的“过湿带”不构成直接因果关系,为事故责任认定,解决矛盾纠纷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黄土;滑坡;极限平衡;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X936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of Rock-Soil Mechanics on Responsibility Cognizance of
Great Loess Landslide
Ma Haitao, Wang Yunhai, Zhao Jun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29)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udy of influencing factor of landslide, the limiting equilibrium method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were used to analysis the evolutive mechanism of a Great Loess Landslide, which happened in some mine in west China. It was reckoned as a driving mode landslide, affected by the disadvantages of fault and underground mining, caused by a mass of rainfall and the water-collapse character of loess, and had no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the ‘over-wet zone’ engendered by the pipe leaking. It provides technical referrence for responsibility cognizance of the landslide disaster and the solution of conflict.
Key words: loess; landslide; limiting equilibrium; numerical simulation
问题的由来
2005年9月4日,我国西部某矿区发生特大滑坡地质灾害。滑坡造成国有大矿矿区山顶供水池、供水管路、高压供电线及其相关地面建筑严重破坏,3处民采矿井被毁,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余万元。
灾害发生后,受破坏的民采矿井认为国有矿山的输水管道破损漏水,在滑坡区域前缘形成“过湿带”,诱发牵引式滑坡,是导致本次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国有矿山认为民采矿井对边坡坡脚开挖,降低了抗滑力,诱发推移式滑坡,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了能够客观、公正的分析滑坡灾害原因,弄清事实真相,本文对滑坡的影响因素,及其发生机理进行了力学分析,为认定事故责任、解决矛盾纠纷提供参考依据。
滑坡现场勘查
滑坡区域面积162400m2,滑坡体积243.6万m3。滑坡体呈长条带状分布,主滑动方向北西,次方向东北,主方向滑坡体走向580m,倾斜宽260~300m,滑坡体垂直落差200余米(见图1)。滑坡后缘壁面光滑、清晰,呈泥状,颜色呈灰绿色,多处可见滑动擦痕,高差约35米,滑面倾角约为35°。滑面横向延伸200米,为第四系(Q)黄土与侏罗系(J)油页岩接触面。滑坡中部横向延伸200米~500米不等,系第四系黄土和小窑煤矿的弃渣。黄土呈粉状,质地疏松;弃渣多为砾状。裂缝、陡坎极其发育。滑坡前端均为黄土。
图1 “9.4”特大滑坡示意图
Fig.2 Sketch map of the 9.4 great landslide
滑坡区域属中山区,地表黄土覆盖较厚,山脊圆滑,冲沟发育,多陡崖和黄土溶洞。大陆山地气候,气候干燥、降水量少,蒸发量大,相对湿度低。煤层均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基岩露头稀少,黄土覆盖层厚,地形坡陡沟深,泄水条件良好,补给条件差。
滑坡区域多数在无煤区域,只在滑坡区域的东部及东南部有煤,国有矿在八十年代初期已对此处煤层开采完毕。在滑坡区域中部有煤层露头区域,先后有十数家小窑开采,后相继关闭,滑坡前仍有三家小矿井正在进行露天和地下开采,其中露天矿开采范围200×180m2。
黄土滑坡影响因素分析
水
水是黄土滑坡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