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经典篇目复习(大字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册经典篇目梳理 一 现代文部分 (一) 1、《老王》的作者是杨绛。它是一篇写人散文,通过写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叙写了作者一家与老王在患难中互相帮助所建立的真情,既写出了平民生活的艰辛,又体现出普通人质朴性格中的光彩;也表达出作者对不幸者的悲悯,以及对自己未能真正理解老王的自责。 2、本文主要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 3、语言风格平淡有味。让人在“咀嚼”中可“回味”,就是让人读出味道,让人能够读下去,而不是让读者觉得味同嚼蜡,不忍卒读。比如文章的几个句子:“住那儿多年了”“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等,通过白描手法,有意识地不使用修辞手法,不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语句,但语言又有丰富的含义,耐人寻味,让人读出特有的味道:即辛酸(的经历),悲惨(的生活)。 4、还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完善下列有关对比的表述: 老王外表的丑陋与内心的纯朴善良,体质的羸弱多病与精神的极其洁净,地位的卑微与品格的高尚,文化水平的低与思想境界的高,自己的贫苦与对别人的慷慨,生活的“苦”与灵魂的“善”,重重对比,有效地深化了人物形象。普通平民,并不普通,让人感叹内心的伟大与崇高。侧面描写上,作者对老王的态度与他人对老王的态度是对比,表达出作者一家对老王的同情与理解。 (二) 1、《项链》作者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莫泊桑。文章通过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等的过程,塑造了一个因艳羡虚荣、追求奢华而饱受摧残,却又能直面厄运,诚信担责顽强不屈服的女性形象。 2、小说是以项链为线索展开情节的。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此线索又可分为借项链、丢项链和赔项链三部曲来展示。 3、这篇小说的心理描写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起了重要作用。 4、本文构思精巧,项链原属赝品,结局使女主人公大吃一惊,其实,在描写中作者已做了三处必要的伏笔和巧妙的暗示: 一处是:借项链时,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 一处是当路瓦栽夫人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也说明项链与盒子本不是原配的。 一处是当路瓦栽夫人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这说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 (三) 1、这篇文章写作者对大音乐家巴赫其人、其音乐 作品的独特感受,表现个人对他的敬仰,同时表达真正的艺术是不朽的。本意主要是歌颂巴赫不以夺目的光彩示人的(沉静、坚韧、默默无闻或看似平凡实则伟大的或谦逊、质朴的)高尚品质,但作者是从他的音乐艺术的角度来写的,而又用小溪进行比喻,行文中将小溪、巴赫以及巴赫音乐三者融合在一起来写,使文章既含蓄又形象,读之韵味无穷。 2、本文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用比喻手法,通过描写小溪来赞美巴赫。比如文章题目就是比喻手法。               (四) 1、《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作者是恩格斯。本文既是一篇经典的饱蘸激情的演说辞,又是一篇充分表达痛悼和伤感之情的悼词。 2、概括文意: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马克思逝世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8段):评述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和影响; 第三部分(第9段):表达对马克思的悼念之情。 3、本文语言的感情特点是:深沉、含蓄,这在第1段表现的尤为突出。 4、本文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试各举一例: 叙述: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议论: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使人感觉到。 描写: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抒情: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5、请用一句话浓缩第3段的内容: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五) 1、本册教材选录了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杂文,篇名是《为了忘却的记念》,此题目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别具匠心。试简析之。 所谓“忘却”其实是“摆脱”的同义语,即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更好地用战斗来纪念逝者。换言之,因为难以“忘却”,所以要“为了忘却”而努力。可见作者心中悲愤之深,可知作者骨头之硬。 2、试用一句话概述本文的主旨:化悲痛为力量,继续与敌人斗争。 3、本文最为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有机结合。 就全篇言,前三部分以记叙为主,后两部分以议论、抒情为主。 第五部分还运用了排比等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感染力。 4、试析本文三次用典的意图: 引用方孝孺这一典故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和“迂”,是赞扬他刚烈执著的性格;从另一方面是在说国民党反动政府犹如残暴至极的明成祖。 引用高僧“坐化”这一典故则意在揭露反动派滥杀无辜的罪行,批判道悦束手待毙,主张保存实力,坚持战斗。 引用向秀的《思旧赋

文档评论(0)

0ey1aiw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