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相史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各国相史话

各国相机史话 1:中国 中国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956年,天津和北京相继制成了120折叠式照相机(“七一”牌,又改为幸福Ⅰ型)和仿莱卡型的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大来”牌,后改成天坛牌)成为中国照相机生产的先驱。1957年,北京照相机厂和天津照相机厂先后成立.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成立,开始仿制苏联“卓尔基”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Ⅰ型)和西德 “莱卡”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照相机(上海58-Ⅱ型),次年,又试制成功120折叠式照相机(上海58-Ⅲ型)及仿西德“罗莱弗莱克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上海58-Ⅳ型).同年广州、福州也成立了照相机厂,同年,国内生产照相机的还有重庆、南京、西安、哈尔滨和杭州。五十年代未,中国的照相机生产已初成气候,全年产量达10万架。1960年,上海照相机厂仿制成功日本“美能达”SR-2型35毫米焦平面快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后来的海鸥DF照相机),全国照相机生产量继续上升。以后,中国的照相机生产经历了十年徘徊,只有京、津、沪、广四大照相机厂在坚持生产,并有了各自创牌产品:即北京照相机厂的“长城”S-1型35毫米发条输片镜头快门照相机;天津照相机厂的“东方”S-1型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上海照相机厂的“海鸥”4型系列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和“海鸥”F35毫米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广州照相机厂的“珠江”7型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1969年成立的江西光学仪器总厂也开始生产“海鸥”205(后改成了凤凰205)35毫米镜头快门照相机。 七十年代前半期,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它们有丹东照相机厂、杭州照相机厂(重建)、哈尔滨照相机厂(重建),常州照相机厂、武汉照相机厂、青岛照相机厂、福州照相机厂(重建)、苏州照相机厂、无锡照相机厂、军工系列的一些光学仪器厂也纷纷加盟照相机的生产行列。照相机的产量稳定上升,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生产扶摇直上,产量迅速上升。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35mm照相机取代了曾称霸一时的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彩色摄影的盛行带动了彩色冲扩设备行业的崛起,照相机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与此同时,中国照相机的电子化进程也迅速加快m5mm自动化照相机成为主流。 进入九十年代, 面临着照相机市场激烈的国际竞争。使中国目前的照相机生产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一些国际知名照相机品牌在中国找到了合作生产伙伴,如日本美能达公司与上海的合作生产,韩国三星航空工业公司与天津的合作生产,日本旭光学工业公司与甘肃的合作生产以及香港宝源公司与北京的合作生产。此外,日本的佳能、尼康、理光相机,台湾的拍得丽、奇能相机都在中国内地找到了理想的合作伙伴,建立了合资工厂和中国的销售网络。 2:德国 德国的照相机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早在1840年,继达盖尔的照相机之后,它就生产了世界上第1台金属机身的照相机,1913年,德国的盖茨公司制成了世界上第1台使用35mm胶卷的照相机,成为当今世界上35mm胶卷的照相机的鼻祖。本世纪20-50年代,德国一直雄居世界照相机王国的宝座。德国生产的照相机一直以结构合理,加工精良,质量可靠而闻名于世。而莱卡和罗莱弗来克斯照相机也是当时世界各国竞相仿制生产的名牌相机,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本世纪60年代,德国的照相机受到日本照相机的强烈冲击,至70年代,由于日本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技术在照相机上的普及应用以及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方式,使日本照相机的性能价格比远远超过了德国照相机。德国照相机原有的市场大大缩小,许多照相机企业纷纷倒闭和合并,有的缩小了规格,连著名的莱茨公司和罗莱公司也受到了致命的冲击。八十年代,德国照相机的产量年年下降,维持着一些高档专业相机的生产,而且Leica 和Rollei作为不朽的名牌永远象征着德国的照相机。    Rollei相机 提起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世界上很少有人不知道罗莱弗来克斯照相机的。罗莱公司的前身是位于德国不伦瑞克的弗兰卡·哈代公司。1927年,这家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使用120胶卷的双镜头反光照相机RolleiflexⅠ,后经修改于1932年的正式推出6×6cm的双镜头反光相机。这个机型风靡世界30年,共生产了500万台。为了满足需求,公司不断扩充生产。到60年代,已建成9个直属厂,其中德国有4个,新加坡有5个,年产18万台。进入70年代,由于受日本照相机的强大冲击,尽管罗莱照相机质量可靠,但因价格昂贵,加之几十年产品结构不变且经营管理不善,公司陷入全面危机。虽然公司在1979年推出R

文档评论(0)

h0r3d7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