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韵基础知识1
音韵基础知识 《古代汉语》 第一节 音韵学概述及基本概念 一、音韵学概述 1、什么是音韵学 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科学。 音韵学专门研究汉语的语音系统,主要是研究中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汉字读音及变化,属于历史语音学范畴。 2、音韵学的历史分期 上古(先秦、两汉),以《诗经》、《楚辞》为代表音。 中古(六朝至唐宋),以《切韵》音系为代表音。 近古(元明清),以《中原音韵》为代表音。 3、音韵学的四个部门 (1)今音学:以《切韵》系韵书作为对象,研究南北朝到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又称“《广韵》学”。 (2)古音学:是对今音学来说的,研究的对象是先秦两汉的诗歌、韵文,而以《诗经》的用韵为主要的根据,并结合形声字,研究上古时期的语音系统。 (3)等韵学:以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后来用它来研究、分析、描写近代的语音系统。是中国特有的传统的语音学。 (4)北音学: 以《中原音韵》系统的韵书为主要材料,研究近古时期的语音系统,尤其是北方语音 。 二、音韵学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声母 1、字母:古代没有音素字母,为了标记声母的类别,就从同声母的汉字中选一个汉字来作代表,这种用来标记声母类别的代表字就叫字母。用一个汉字代表一个声母,是古代普遍运用的方法。代表声母的汉字叫“字母”。字母“帮”代表[p],字母“明”代表[m]等。 2、声类:声类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如“都、丁、多、端、冬、德”属于同一声类。 3、三十六字母:唐代末年,唐人受印度梵文的启发,并参照藏文字母的体系,给汉字创制了字母。最早是唐末守温和尚创“三十字母”,后来经宋人增改为三十六字母。 (1)按照发音部位分类: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七音(在五音上再增加半舌音、半齿音)。 (2)按照发音方法分类:全清、次清、全浊、次浊。 (二)关于韵母 1、韵和韵母: (1)韵:韵头不同,韵腹、韵尾、声调相同的字,属于同一个韵。《广韵》分206韵。例如:“然、烟、船、缘、怜、钱、年”是同韵字。 (2)韵母:韵头、韵腹、韵尾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属于同一韵母。《广韵》有142个韵母。例如:“烟、言、演、验”是同韵母字。 2、韵部:如果不区别声调也不区别韵头,只要韵腹和韵尾相同,这就是同一韵部。韵部是比韵母和韵更大的概念。 3、韵目:韵目就是韵书里的韵的标目,也就是韵的代表字。《广韵》206韵用了206个代表字作韵目。 4、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按照韵尾的不同给韵分的类。 阴声韵:以元音收尾或没有韵尾的韵。 阳声韵:以鼻音收尾的韵。 入声韵:以塞音收尾的韵。 (三)关于声调 1、调类:四声:平、上、去、入。 2、调值:前人描述为: 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第二节 中古语音系统 一、韵书的由来和《广韵》的产生 1、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时魏人李登的《声类》,第二部是晋代吕静的《韵集》。到了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很多韵书。 2、韵书的产生的历史条件: (1)佛教传入中国,促进了汉语音韵学的发展。 反切的产生;四声的发现。 (2)文学的发展促进了语音的研究。韵文方面有五言诗、七言诗、辞赋、骈体文等,形式上讲究词藻,讲究声律,出现了“永明体”和“齐梁体”。 3、《广韵》的产生 (1)隋文帝开皇初年(公元581年),一些有影响的文人在一起讨论南北朝以来各家韵书的得失和新编一部韵书的问题。陆法言把讨论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参考了一些别的字书、韵书,写下了一个大纲,二十年后(公元601年)编撰成《切韵》。 (2)唐代把《切韵》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书,《切韵》不断修改,主要有王仁昫的《刊谬补缺切韵》,孙愐的《唐韵》。 (3)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陈彭年、邱雍等人奉诏重修《切韵》、《唐韵》,定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 二、中古的声母 (一)唐宋三十六字母 牙音:见溪群疑 舌音:端透定泥 知彻澄娘 唇音: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齿音:精清从心邪 照穿床审禅 喉音:影晓匣喻 半舌:来 半齿:日 (二)三十六字母和普通话声母的对应关系 (1)唇音b p m f 来自唇音“帮滂并明”; (2)舌根音 g k h 来自牙音和喉音“见溪群晓匣”; (3)舌尖中音 d t l 来自舌音“端透定来”;n主要来自“泥娘”; (4)舌尖前音 z c s 主要来自齿头音“精清从心邪”; (5)舌面前音 j q x 来自“见溪群晓匣”和“精清从心邪”两组声母; (6)舌尖后音 zh ch sh 来自“知彻澄”和“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