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号无恶谥说.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周王号无恶谥说

西周王号无恶谥说 西周诸王之号,究竟为生称抑或为死谥,现在仍是学术界在讨论的一个 问题 。本文不拟纠葛于此,而只是企图以两周金文材料为主要依据,对西周王号中少数被后世误解为恶谥的王号的真正涵义作一初步讨论。至于文中使用的“谥”字,完全是出于行文方便的需要,不必为“将葬,乃制作谥”(注:《逸周书》卷六《谥法》,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之义。     一 西周一代若从文王算起,共历一十三王。据史籍,他们的称号依次是文、武、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厉、宣、幽。而根据古代 文献 的一些记述,这些称号则是依照各王生前的行状由臣子们议定的。《艺文类聚·礼部下·谥》引《五经通义》:“谥之言,列其所行。身虽死,名常存,故谓之谥。”所谓“有德则谥善,无德则谥恶”。根据以上说法,西周一十三王的称号 自然 就有善、恶二类。而再据托名于周公而实成书于战国之际甚或更晚的《逸周书·谥法》,则可知他们的谥称的具体含义,现据西周王序整理如下: 文:经纬天地、道德博厚、勤学好问、慈惠爱民、愍民惠礼、锡民爵位 武:刚强理直、威强睿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夸志多穷 成:安民立政 康:渊源流通、丰年好乐、安乐抚民、令民安乐 昭:昭德有劳、威仪恭明、圣闻周达 穆:布德执义、中情见貌 恭:敬事尊上、尊贤贵义、尊贤敬让、既过能改、执事坚固、爱民长弟、执礼御宾、芘亲之缺、尊贤让善 懿:温柔圣善 孝:五宗安之、慈惠爱亲、协时肇享 夷:克杀秉政、安民好静 厉:暴慢无亲、杀戮无辜 剌:不思忘爱、愎佷遂祸(剌为厉之本字,故附及) 宣:善闻周达 幽:早孤陨位、雍遏不通 根据《谥法》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出西周一十三王之谥称中,可称为美谥者有:文、武、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宣;恶谥则有厉、幽二称。 厉、幽之为恶谥,亦见于《左传》。《襄公十三年》:“楚子疾,告大夫曰:不谷不德,少主社稷……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没于地下,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于祢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杜注:“欲受恶谥以归先君也。戮杀不辜曰厉。”又《宣公十年》:“郑子家卒,郑人讨幽公之乱,斫子家之棺而逐其族。改葬幽公,谥之曰灵。”幽公为子家所弑,事见于《宣四年》经传。此言“改葬幽公,谥之曰灵”,知其前谥为“幽”,今改谥“灵”,则“幽”为恶谥无疑。故《孟子·离娄上》引孔子的话说:“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曰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若据以上文献,则厉与幽为恶谥无疑矣,故晚近学者论谥鲜有能越此障碍者。王国维先生虽据金文材料提出“周初诸王,若文武成康昭穆,皆号而非谥也”,人或誉为能发覆千古。然为回避“厉”、“幽”二称亦不得不折衷其说,结论为:“谥法之作,其在宗周共、懿诸王以后乎?”(注:王国维:《观堂集林》卷一八《遹敦跋》,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895页。) 与王氏有所异同的为当世学者吴静渊,他认为谥法至少始于殷代后期。“周代是因于殷礼的……谥法,也应是因袭之一。”而“恶谥,只能出现在西周末后和春秋 时代 的条件下”(注:吴静渊:《谥法探源》,《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3辑。)。后一结论,显然也是附从于厉、幽为恶谥之说的。 就实而言, 研究 谥法问题,由古至今拘守文献而盲从者多。今人或能使用考古材料,而又或希图见一隅而以三隅反,故亦少有实事求是的平实之论。而且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金文中有周王、诸侯及贵族之名号的材料虽日见增多,但是与之相关的器物为及时之作抑或后世追述之作还难以厘定,因此谥法究竟始于何时,要作出结论可能还需时日。不过如果我们将此问题暂且搁置,而先审辨西周诸王称号之美恶,则似乎可为解决该问题作一点奠基的工作。     二 西周诸王无恶谥,此说实应肇端于先秦。《礼记·表记》载孔子语:“先王谥以尊名”,此似与《孟子·离娄上》所引孔子说有所抵触。然《孟子》于战国时实为诸子书之一,其中难免不根之说。至其尊奉为经,以为一字不可易,则后世事。《公羊传》闵公元年云:“《春秋》为尊者讳”,与《礼记·表记》载孔子语实可互为发明。孟子引所谓孔子语,实假夫子之名而已。 承尊名说者至宋代有郑渔仲樵,樵著《通志》二百卷,其独创《二十略》之体,中有专论谥法者,名《谥略》,能承厥义,一反流俗。其《谥略·序论一》云:“成周之法,初无恶谥。谥之有恶者,后人之所立也……生有名,死有谥。名乃生者之辨,谥乃死者之辨,初不为善恶也。以谥易名,名尚不敢称,况可加以恶谥乎!非臣子所安也。呜呼!春秋纪实事,而褒贬之说行。”《序论二》又云:“恶谥非所以加君父也。”于《序论三》又专说幽、厉二谥:“按《谥法》,恶谥莫如桀纣,其次莫如桓灵,其次莫如幽厉,此古今之所闻也……幽者,隐之并名也。周幽王丧于犬戎之祸,鲁隐公卒于羽父之难,皆臣子所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