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的美学遗产——兼答逻辑先生.doc

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的美学遗产——兼答逻辑先生.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的美学遗产——兼答逻辑先生

我们应怎样对待马克思的美学遗产——兼答逻辑先生  拜读了逻辑先生的文章《“终结”前的赘语——向杨曾宪、陆梅林诸先生请教》[1],我很高兴他注意到拙文《浅谈美学 研究 方法 、学科定位及审美价值 ——兼向陆梅林、朱立元先生请教》[2]中关于 “优化”美学“资源配置”论述。这是我对繁荣美学学科的真诚期盼,即希望国内有限的美学研究力量,不要再放到对马克思《手稿》中“美的 规律 ”无休止地翻译、阐释、论辩之中了。正如逻辑先生 所说:“两个尺度和美的规律的探究已有数十年,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某一起点,这确实令人遗憾。”[3]因此,当陆梅林先生有关“两把尺度”的译释得到朱立元先生的首肯时,我由衷感到高 兴——因为他们皆是精通德语的美学家,且观点对立——并长舒一口气:美学界终于可以摆脱因这段译文岐解产生的纠缠了。同时,在拙文中我借题发挥,将笔者认为事关美学学科建设的几个原则 问题 列出,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批评,共同促进美学研究。   遗憾的是,逻辑先生除去以笔者上述期盼为由,给我扣上一顶“终结论”的大帽子外,他在大作中并没回应拙文涉及美学建设的诸问题,而是自己又跳入那个“美的规律”阐释“大圈”之中。因此 ,当我读完逻文后,只能为自己的真诚愿望落空而感叹!在诸多社科和人文学科迅速 发展 的今天,美学界还能再用几十年时间转这样“一个大圈”吗?为此,我决定在反驳逻辑先生的批评时,索性接过 他强于我的“终结论”的帽子,试图就“马克思美学”、“美的规律”等问题正面阐述我的“终结”性观点。即使我的这一“终结”愿望落空,并被扣上新的大帽子,但只要今后有关《手稿》或“美的 规律”讨论不再在原地兜圈,我便很欣慰了。 扭曲实事与逻辑的批评   逻文中所涉及的主要是拙文第一部分:从“美的规律”阐释谈美学研究方法。我在论及研究方法时,已经涉及到美学研究中的学风问题。在“美的规律”研究中,靠偷换概念自圆其说的现象太严重 了。拙文就曾例举了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家”蔡仪先生的“典型”论述。但没想到,逻辑先生对拙文的批评同样采取了一种“典型”的非 科学 、非逻辑的态度和方法,尽管他的批评不多,但这 不多的几处批评都是靠偷换概念、歪曲事实完成的。 先说逻辑先生文章开篇处,明褒暗贬给我扣上的那顶“终结论”帽子吧:   我十分赞同杨曾宪先生……提出的一个观点:在马克思美学思想研究中,随着陆梅林……对《手稿》中关于两个“尺度”与“美的规律”一段论述的重译与辨析,“国内学者继续从两把不同 尺度角度对美的规律推演的努力,可以从此终结”了。然而,这并不等于同意为“终结”论打上句号的一些“盖棺论定”性结论。[4]   我表述的意思很清楚,所谓的“终结”,仅仅是指“从两把不同尺度角度对美的规律推演的努力”,但从逻文的标题《“终结”前的赘语》和 内容 可看出,他认定我要“终结”的是对 马克思主义美学或《手稿》中美学思想的研究,并将我的几点意见视为“盖棺论定”性的结论。他这是在偷换概念(正因偷换概念,使逻文最后一句存有语病,容易被理解为他不同意对“终结”论的“ 盖棺论定”的结论)。再说了,如果逻辑先生真的能一般地(不必“十分”)“赞同”拙文观点,他就不该在文章中继续再从“两把不同尺度角度对美的规律”来一番新探讨啊!他这又属 自相矛盾。看来逻辑先生似乎习惯于在论述中一面忘却自己的观点,一面再将自己臆想的观点强加对手,进行所谓批判。孤例不足为证,且看以下两段文字: 众所周知,……《手稿》,属于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在学术界对它是否是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尚有不同见解。但基本形成共识的是,虽然它不是美学专著,却提出了大量的美学问题,而且都有 极为深刻、透辟的论述。它对美学 理论 的贡献,正如陆先生所说,“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崛起,人类美学思想由此进入一个崭新的 历史 发展阶段,从根本上宣告了旧美学的终结和新美学的滥觞。”特 别是《手稿》中关于“美的规律”的著名论断,“是构筑马克思主义美学大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石。”我认为,这一评价是实事求是的。 而杨曾宪先生对这一提法却表示反感。他说:“每当我读《资本论》时,都会为马克思博大学识、缜密逻辑所深深折服。因此,我们应以同样严谨的科学态度来对待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包括美学遗产,不 应轻言马克思美学’,更不应自称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前苏联有一个很坏的学风,即轻率地拼凑或建构各种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借马克思的招牌吓人。如果马克思地下 有知的话,我想,他肯定会像他晚年严正声明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否认自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在这里,杨先生虽然肯定,“马克思的确有天才的美学思想,”“但马克思并没有建 构并完成自己的美学理论。”因此,马克思的美学思想,只能称为“美学遗产”,而不能称为“马克思美学”, 更不能称为“马克思主义美学”。[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