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耕地机械.ppt

  1. 1、本文档共2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耕地机械剖析

二、深松机具的类型 凿式深松机 层耕犁 全方位深松机具 联合深松机具 二、深松机具的构造 1、凿式深松机 1、凿式深松机构造 1一机架 2一拉筋 3一深松铲 4一安全销 5一限深轮 凿式深松机的工作部件——深松铲 (a)平面凿形(b)圆脊形(c)带打洞器深松铲(d)带翼深松铲(e)鸭掌铲(f)双翼铲 深松铲铲柱的类型 a.弯形铲柱 b.直立式铲柱 c.倾斜式铲柱 影响深松铲牵引阻力的因素: 工作阻力包括:切土阻力 土壤的变形(松碎) 深松铲与土壤的摩擦 因素:铲刃的技术状态(锋利、耐磨) 起土角α(20~45°) 松土深度 土壤的物理性状等 振动深松机 振动柱 2、层耕犁 3、全方位深松机 工作部件: 左右侧刀+底刀构成的梯形框架 工作过程: 工作时从土层中切出梯形截面的垡条,即而使它抬升、后移,通过两侧刀面和水平刀面,从梯形框架中流出,而后下落、铺放在田面。在此过程中土壤受剪切、弯曲、拉伸作用而得以松碎 θ-侧刀侧倾角γ-侧刀后倾角β-侧刀切土角α-水平刀起土角 1 全方位深松机的碎土机理 2、 全方位深松机的构造 3、全方位深松机的作业方式 4、宽铲式(鹅掌式)深松机 5、深松联合作业机 5、深松联合作业机 振 动 松 土 机 机 架 前 10 阶 振 型 “黑风暴”—“沙尘暴” 1、运动方程 式中:R——旋耕刀端点转动 半径; ω——刀轴旋转角速度; vm——旋耕机前进速度; t——时间。 2、运动轨迹 速比 分析: λ<1 短摆线 λ=1 标准摆线 λ>1 长(余)摆线 结论:旋耕机刀片端点轨迹为长摆线(余摆线) 运动轨迹分析: 刀片运动轨迹曲线的形状与速度比λ( ) 大小有关,速度比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旋耕机的 结构、功率消耗及生产率等因素,常用速比 λ=4~10 正转旋耕正常工作的条件:λ>1,此时刀片 端点轨迹为长摆线 结论: 旋耕刀片端点的运动轨迹 正常工作的条件分析: λ>1是正转旋耕机正常工作的 条件? 充分 必要√ 充要 λ>1 刚入土的瞬时刀背 不顶土 :Vx≤0 合理切土条件: 结论:旋耕机正常工作的条件:λ>1且Vx≤0 . 3、速度分析 刀片端点在x轴与y轴方向的分速度为 刀片端点绝对速度v为: vmin=vm-ωR= vm(λ-1) 在最低点 vmax=vm+ωR= vm(λ+1) 在最高点 五、旋耕机工作参数 1、耕作深度: 合理切土条件: H<R(1-1/λ) 刚入土的瞬时刀背不顶土 Vx≤0 结论 耕深不能太大的原因分析: 合理切土条件分析: 目前常用的机组前进速度为0.5-1.5m/s,刀片端点的 切线速度3-8m/s(轻质土壤3-4m/s,粘重及多草地中 切削速度为6-8m/s) 耕深的确定: 由耕深表达式可知,要使耕深满足农业技术要求,在设计旋耕机时,必须合理选择刀辊回转半径R及Vm/ω的比值。增大刀辊半径虽有利于满足增加耕深的要求,但旋耕机的结构和切削扭矩也将相应增大;如减小Vm/ω的比值,也能使耕深增加,但全面考虑机组的生产率和拖拉机的功率消耗, Vm/ω也不能太小。在满足耕深的要求下,根据配套动力及工作幅宽来选择R、Vm及ω,既要使旋耕机结构紧凑,又能有较高的生产率和较低的功率消耗。目前国内旋耕机的刀辊半径为240-260mm,刀轴转速190-280r/min。当机组以2-5km/h的速度前进时,旱耕深度12-16cm,水耕深度14-18cm。国外大功率(50kw以上)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耕深可达20-25cm。 H<R(1-1/λ) 2、切土进距 切土进距又称进给量,它是指刀齿旋转在同一纵垂面内,沿前进方向相邻两把刀片所切下的土块厚度,即刀齿相继切土的时间

文档评论(0)

152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