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1年随访评价有效和安全性创新
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
1年随访评价有效和安全性
陈小龙(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河南省南阳市 473000)
引用本文:陈小龙. 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1年随访评价有效和安全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34):5110-5115.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6.34.015 ORCID: 0000-0003-1784-5141(陈小龙)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药物洗脱支架:也称之为药物释放支架,通过包被于金属支架表面的聚合物携带药物,当支架置入血管内病变部位后,药物自聚合物涂层中通过洗脱方式有控制地释放至血管壁组织而发挥生物学效应。目前,临床使用较为广泛的洗脱支架主要有2种:紫杉醇洗脱支架和雷帕霉素洗脱支架。
紫杉醇:属于衍生的二萜类化合物,它可与一些β-微管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对α、β微管蛋白的聚合起有效的促进作用,进而对细胞分裂、增殖等产生有效抑制作用。
雷帕霉素:是医学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强效免疫抑制剂,本质上是一种新型大环内酯的抗排斥药物,临床被用来治疗各种免疫性疾病,对各种疾病的排斥反应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摘要
背景: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治疗(左主干开口和右冠开口病变),但有关两者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对比研究较少。
目的:对比雷帕霉素和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纳入135例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62例在冠状动脉开口处置入紫杉醇洗脱支架,73例在冠状动脉开口处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后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血栓形成、靶病变血运重建及支架再狭窄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两组均未发生支架脱落或移位,未发生与支架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②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组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8.5%、6.8%)、血栓形成发生率(3.9%、4.1%)、靶病变血运重建率(4.1%、6.4%)、支架内再狭窄率(7.5%、9.2%)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结果表明:雷帕霉素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
关键词:
生物材料;材料相容性;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紫杉醇洗脱支架;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心血管事件;有效性;安全性
主题词:
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心血管外科手术;组织工程
Rapamycin-eluting stent versus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for coronary ostial lesions: effective and safety evaluation after 1-year follow-up
Chen Xiao-long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anyang Medical College, Nanyang 473000, Hen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BACKGROUND: Rapamycin and paclitaxel eluting stents have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ostial lesions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and right coronary artery ostial lesions). However, the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he two stents for coronary ostial lesions is relatively rare.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rapamycin-eluting stent versus paclitaxel-eluting stent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ostial lesions.
METHODS: 135 patients with coronary ostial lesions were selected and were allott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table, 73 cases treated with rapamycin-eluting stent and the 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