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疾病201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间质性肺疾病2016创新

Sar-I/II GXH-Sar II 结节病III Ⅳ 胸部CT典型表现 胸部CT典型表现 沿支气管血管、胸膜下广泛分布的小结节 小叶间隔增厚, 结构变形 球状团块 少见的表现 蜂窝样变, 囊肿和支气管扩张, 肺泡实变 * 结节病—结节性 结节病——肺泡性 结节病—肺实变 胸部结节病诊断(一) 确定诊断 典型的临床特点+胸部影像 组织学证据:非干酪样肉芽肿(气管镜或者纵膈镜淋巴结活检等) 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肉芽肿性病变,尤其是结核和淋巴瘤 * 胸部结节病诊断(二) 评估病变范围/严重程度/肺外是否受累: 胸片、肺功能 心电图 眼科检查 皮疹 肾功能 血清钙、肝功能 免疫球蛋白及ACE(活动时升高) * 胸部结节病诊断(三) 确定是稳定期或进展期: 胸片 肺功能(肺活量和/或CO弥散系数) 血气分析 AC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尿检查(如肾受累) 监测疾病 * 胸部结节病的一般处理 大部分肺结节病无需治疗,有胸片浸润无症状者常需监测 开始--激素治疗 1.控制活动:泼尼松 30-40mg/d 最初三个月 15mg/d 2.维持量:5-15mg/d 数月 5-7.5mg/d or qod 6-12M 3.复发:激素增量,延长 4.失败:大剂量甲强或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治疗指征: 症状增多,肺功能恶化 心脏结节病 神经结节病 危害视力的眼结节病 高钙血症 冻疮样狼疮 脾、肝或肾结节病 * 胸部结节病预后 预后良好:L?fgren综合征80%可完全缓解 预后较差:伴有慢性疾病,如慢性高钙血症、 慢性葡萄膜炎 神经系统受累等 年龄40岁 非洲人群 预后和胸片表现一致: Ⅱ期:50% 2年内自行缓解,30-40% 需全身激 素治疗,10-15%需长期激素治疗 Ⅲ期:预后更差。仅30%在激素治疗后明显缓解。 * 谢谢! * 特发性肺纤维化 发病机制 不明 可能与粉尘接触、自身免疫、病毒感染、慢性反复胃内容物反复吸入等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认为起源于肺泡上皮反复发生微小损伤后的异常修复 高危因素 吸烟、环境暴露、微生物因素、胃食管反流、遗传因素 病理 UIP: 最显著的病理学特点是低倍镜下病变的异质性,即伴有纤维化和蜂窝样病变与轻微或正常肺组织呈局灶性交替分布 临床表现 症状 起病-隐袭 症状-原因不明劳力性呼吸困难,可伴咳嗽 伴随-消瘦、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 进展-持续进展,中位生存期2-3年 临床表现 病人基本特征 75%有吸烟史 发病年龄多>50岁 过半数有杵状指 90%左右患者可闻及Velcro啰音。 辅助检查 影像学: X线检查: 病变呈坡度分布,病变分布的不均一性 双下肺和外周胸膜下病变明显 磨玻璃样变、网格状或网格小结节状浸润、肺容积减少 多发性囊状透光影 HRCT: 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图B.20个月后 辅助检查 辅助检查 肺功能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弥散量减少 实验室检查 血沉、LDH、丙种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均可能有异常改变 不具备特异性 诊断 标准(2011指南) 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ILD(如家庭环境、职业环境暴露、结缔组织病、药物肺毒性损害) 未行肺活检者,HRCT表现为UIP型 接受外科肺活检者,HRCT表现和外科肺活检组织病理学表现型符合特定的组合 诊断 UIP型HRCT诊断标准: UIP型(所有4个特征):病变主要位于胸膜下和肺基底部;异常的网格影;蜂窝样改变,伴或者不伴有牵拉性支气管扩张;无不符合UIP型的任何一条。 可能UIP型(所有3个特征):病变主要位于胸膜下和肺基底部;异常的网格影;无不符合UIP型的任何一条。 诊断 不符合UIP型(7个特征中任何1个) 病变主要分布于上、中肺 病变主要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 广泛磨玻璃样影(范围超过网格影) 大量微结节(双侧、上肺分布为主) 散在的囊泡影(双侧、多发、远离蜂窝肺区域) 弥漫性马赛克征/气体陷闭(双侧、三叶或多叶受累) 支气管肺段/肺叶实变 诊断 2011标准的特点 提高了HRCT的诊断地位,肺活检不再是唯一确诊标准 强调识别、结合恰当的临床背景诊断IPF 的重要性 强调由富有ILD诊断经验的肺病学专家、放射学专家、病理学专家之间多学科讨论 仍强调无论HRCT还是病理学,对IPF诊断特异性均不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