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一世界读书报告.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报告 报告题目: 世有疑惑,必须发问 ——你问的真的那么有“远见”? 姓 名: 李海鸿 学 号: 1004090130 专业班级: 10级交通一班 指导教师: 胡雪海 读书时间: 11月——12月 世有疑惑,必须发问 ——你问的真的那么有“远见”? 书 名:《一问一世界》 作 者:杨澜 出 版 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页 数:272 内容摘要: 本书共六个部分,每个部分所讲述的都包括不同“职场”人物,基本涵盖了《杨澜访谈录》的访谈嘉宾集中的若干领域: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女界、体育、艺术。 杨澜以自身经验阐述 “为何去问”、 “如何去问”、“问后如何”三个方面,与我们分享了不同“职场”的不同人士成功的背后以及《杨澜访谈录》成功的背后。 本书中杨澜讲述了她从1990年到峰2010年的生命跨越和岁月流转;她与克林顿、李光耀、韦尔奇、基辛格等政界高端人物的交往秘辛;与韩寒、席慕容、陈道明、蔡康永、张学友等文艺界人士的深入交谈;普拉西多.多明戈、比尔.盖茨、金嘉楠、蒋昌建等商业界知名人士的会面;与王光美、小泽征尔、高敏等坚韧的女性的亲密交往。她如何在每次访谈以及人生的每个节点潇洒地转换;她对赢的重新理解与感悟;她的20年非常媒体生涯和她眼中的媒体江湖。 关键词:访谈、传媒、职场、成功 正文: 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演进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杨澜和这个时代的真相。即使如杨澜所说,“真相,只能接近,而不敢妄称得到”。杨澜靠着“在‘记录一个人和他的时代’的主旨之下,尽可能地贴近‘心灵的真实’”这样一个信念,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访谈,一句又一句的发问,一次又一次地跨越。 她的媒体生涯以提问为主,充满了挑战,也分外有趣。这是她留给我深深回味的东西,同时引发了我对《杨澜访谈录》深深的好奇之心,也引发了读者对杨澜本人成功的进一步的思考。我在想,是否有一天杨澜可以做一期节目来访谈她自己,或许杨澜早已这么想过,而《一问一世界》就是对她自己的一次成功访谈。 我始终在想,在她访问过那么多知名人士的过程,每一次她都能从容应对,每一次提问都那么有远见吗?诸如在生活中,要与一个人,与一个陌生人进行沟通,发问是必须的,只有不断发问,沟通才能延续;而只有是那些能让双方都感兴趣的发问才能让彼此饶有兴趣地沟通。一次访谈更是这样,每一个问题很可能关系到下一秒的对话,可能会遭遇冷场,那么这又如何应对。杨澜,真的是一个提问高手? 今天的一个优质报道是如何把一个孤立的时间放在一个有着一定时间和时代背景的坐标上,给观众一个思考的框架。而对于杨澜面临的还不只是去给观众一个思考的平台,还要满足思考背后的受访者所作出的思考,否则节目是索然无味的,观众的思考也会过于狭隘。要想使提的问题有质量,更进一步和受访者沟通,那么相关知识就要更加丰富。而这一点恰是杨澜带着身孕迫切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的主要原因,或许正是这样真的让她的提问上升了一个档次。在采访过500多名国内外知名人士,各行各业,也并不是她通过深造就能把知识的空缺填补完整的。正如她在访谈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崔琦时,她根本不懂什么“磁场驱使绝缘体向整数量子霍尔效应转换过程的普遍性”,她又如何深入科学?那么她只能问“你做过什么”,“想做什么”,“今后能做什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这些问题不见得有多高端。而这本书所陈述的却多是和访谈有关的,但它却那么有吸引力,这也恰是杨澜访谈的高明。 对杨澜来说,某种意义上,世界是用来问的。而她的好奇心就像如今的商界、职场的竞争一样,强烈得无可救药。通过人物访谈揭示历史的真相、心灵的真实,以开放的视野,文化的包容,关注个体的困境与成长,成为了杨澜的不懈追求。杨澜在每一次访谈过程中都保持一颗好奇心,她将此次访谈看作一次旅行,用简单的问题,引发受访者的深度思考,带给观众精神或感官上的炽热。这不是一朝一夕的经验之谈,是她20年来的传媒生涯的结晶,所谓“功到深处,柳暗花明”正是如此。那种在访谈时的优雅气质和潇洒转换每一个话题的节点,是杨澜的迷人的气息,也是本书所散发出的魅力。毋庸置疑,杨澜自身的经历以及杨澜的价值观也其展示的最有价值的思想内涵。 在杨澜看来,所谓远见在于当事人是否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定。 世有疑惑,必须发问。杨澜的发问并非句句高端,次次前沿,但她在每次提问是确实拿捏得当,她的发问似乎的确是有远见——有洞察力的。 作为主持人和记者,杨澜以提问为主,并以提问为乐。而提问,不一定来自于无知,相反有时候知道的越多,才会问出更有价值的问题。但在一个短短的采访不可能得到全部事实,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全袒露真实的自己的。虽然已经采访过500多名知名人士,但杨澜每每接触的受访嘉宾

文档评论(0)

j43h9nh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