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顺《声音意义》2012年10月定版.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徐健顺《声音意义》2012年10月定版

声音的意义 徐健顺 百年以来,中国学界引进西方理论,研究、阐释、传承汉诗文,取得了很多新见解新成果,但是,也形成了一些不太正确的研究定势,比如,不重视声音的意义。因为西方理论是在印欧语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印欧语系基本上是重音语言,有重音没声调,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声调没重音。语言的巨大反差,造成了西方理论在解释汉诗文的声音意义方面苍白无力,所以中国学界近百年来形成了忽略、回避、放弃声音研究的习惯。实际上,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离开了声音的阐释,对汉诗文的理解是不完整、不准确、不深入的。本文即在作者多年采录研究吟诵的基础上,希望对汉诗文的声音的意义,做一次初步的研究探索。 一、汉诗文首先是声音的作品 1931年2月20日,鲁迅悲愤于 “左联”五青年被害,在上海租界逃避追捕的夜里,写下了名文《为了忘却的记念》,其中有这样一段: 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这首诗即是鲁迅的名作七律《无题》。第三联“觅小诗”,就是要作诗的意思。如果是寻觅一首前人的诗,那又何必“写”呢?所以,鲁迅是说,他因朋辈之死而愤怒,要作诗了。那么鲁迅是怎么作诗的呢?——“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他是先“吟”后“录”的!先在院子里徘徊、吟咏,创作、修改,等到感觉满意了,才去找纸笔记录下来。这就是“积习”!这不是鲁迅一个人的“积习”,而是自先秦以来,所有文人们的“积习”。 《红楼梦》里有一回写黛玉教香菱作诗,那一回的回目是:“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为什么呢?因为诗是吟成的。 黛玉道:“既如此,你只抄录前三首罢。赶你写完那三首,我也替你作出这首了。”说毕,低头一想,早已吟成一律,便写在纸条上,搓成个团子,掷在他跟前。(第十八回) 宝玉笑道:“今日持螯赏桂,亦不可无诗。我已吟成,谁还敢作呢?”说着,便忙洗了手提笔写出。(第三十八回) 谁知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写了出来。(第四十回) 很明显,“吟”就是“作”,“作”就是“吟”。诗吟成以后,才“提笔写出”。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第十八回) 或竖词坛,或开吟社,虽因一时之偶兴,每成千古之佳谈。(第三十七回) 还记得咱们初结“海棠社”的时候,大家吟诗做东道,那时候何等热闹?(第八十一回) “吟诗”,是整个诗歌创作过程的代称。“海棠社”是创作诗歌的社团,不是诵读诗歌的社团,所以“吟诗”就是指创作诗歌,“吟社”就是创作诗歌的社团。这个涵义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且还有引申义,比如诗人也叫“吟家”,称呼别的诗人为“吟友”等等。 类似的记载,在古代文献中俯拾即是。汉诗,基本上都是先吟后录的。以前有所谓“口占”,指随口吟出,不加修改。实际上,几乎所有的诗都是“口占”而不是“笔占”的。只不过很多诗还要修改,而修改也是吟的,所谓“新诗改罢自长吟”(杜甫诗句)啊。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本来就是一种声音。“登高而赋”、“赋诗言志”,诗歌本来就是声音的创作。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此身饮罢无归处,病减诗仍拙,吟多意有馀我爱霓裳君合知,发于歌咏形于诗君不见我歌云惊破霓裳羽衣曲,又不见我诗云曲爱霓裳未拍时。姓,从女从生,生亦声系统整理研究《说文》的学者是徐铉徐锴,锴所作的《说文解字系传》。除保留原书亦声字外,又说明声旁与字义的关系徐铉从形声相生、音义相转之理。 形声字多左形右声,“右文说”实际上就是声旁兼义说。南宋郑樵《六书略》提出了六书相兼“形兼声”“事兼声”戴侗主张“六书推类”之说因声求义。段玉裁更提出了“声义同源”说黄承吉“字义起于右旁之声”。都对许慎的“亦声说”给予积极评价,亦声字深层探讨1923年1月,Langacker曾指出语言符号的理据是可以被分析的。Sapir (1929)、Jespersen (1933)、Jakobson Waugh (1979)、Ohala (1982, 1983, 1984) 都选取组反义词,让意义成功率95%以上。设计组实际上不存在的“反义词”,让受试者区别意义正确率90%以上 他从各个角度论证了高调与亲密、柔弱,低调与稳定、强大的关系,这不仅涉及到了元音,也涉及到了声调,甚至语调和句调。他研究的范围也不限于汉语。 此外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英语、西班牙语等的辅音与语义的关系,汉语语音与语义的象似性,包括圆唇、开闭、爆破、口型和舌位的变化等等,都有比较一致的结

文档评论(0)

tmd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