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八年级语文下册《杂说》课件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八年级语文下册《杂说》课件分析

学 习 目 标 1、掌握短文中主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 4、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念。 “说” 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说”即谈谈的意思。“马说”即“说马”,谈马、论马。 《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 《马说》:马——人,托物寓意 要伯乐来识别名马、培养千里马,既要有知贤识才的人来挑选、荐拔人才,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然而,本文所流露出强烈的个人情绪,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期待象伯乐那样的贤君来赏识、提拔自己,把希望寄托在封建统治者身上,这是不足取的。 如果你是”千里马“,一直没有遇到伯乐,你会怎么办才不至于让自己的才能埋没? 1、本文中所提的看法,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足取的?面对韩愈你想说什么? 第一段末句:对名马受屈,埋没的不幸遭遇 无限惋惜、慨叹,语气极为低沉。 第二段末句:运用了反诘的句式,表达了满 腔的愤激不平。 第三段“呜呼”后面用了感叹号,对既无见识又妄自论断者发出的悲叹。“其真无马邪?”再用反诘,有咄咄逼人之势。“其真不知马也!”正面提出与对方截然相反的结论,字字铿锵,凝聚着对妄言无马者的抨击与卑视,直抒了郁结已久的不满的感情。 2、细读全文,体会每段最后一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3、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 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 千里而食也 第一段 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论证: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反面论证: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段 进一步从反面论证: 痛斥执策者的愚蠢 勾画执策者狂妄无知的形象 作者厉声反诘执策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 第三段 全文共151字,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华丽,是一篇寓言式杂文,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归纳全文 解释下面句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 1、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3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名词作动词,驾驭,驱使 鞭子 表反问语气,难道 表猜测语气,大概,恐怕。 Shí 吃(一顿) Sì 通“饲”供食,饲养 Shí 吃 Sì 通饲,供食,喂养 练 习 练 习 请分别指出下列句中“虽”字的用法: A.虽然 B.即使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B B B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能以径寸之木 名词作动词,驾驭,驱使 鞭子 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它的 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因为 按照 用 策 其 以 3、用原文填空: _______________ 是全文的主旨句,因为这种客观现象,造成“千里马” _ 的遭遇。所以文章最后,作者感情达到高潮,大声感叹__________________ , 斥责那些不识马的人。在结构上,与主旨句相照应。 4、理解课文填空。 文章有关“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把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 ”,将人才比作“______”,而把伯乐喻指__________, 集中抨击____________ _的社会现象。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食马者 千里马 识别人才的人 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 * * 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到北京某中学当数学教师时,竟然不会教书,以至积忧成疾。厦门大学王亚南了解陈景润,认为这是用人不对路,便让他回厦门大学工作,专心致志致地研究数学。陈景润不久就写出了数论方面的专题文章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