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车身质量问题与2mm工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3-车身质量问题与2mm工程

相关的九项关键技术 近年来所获重要成果 车身制造质量问题与 2mm工程 典型的车身制造质量问题 配套件、内饰、发动机、底盘等装配不良 后桥定位螺栓干涉 典型的车身制造质量问题 玻璃升降、四门两盖闭合等操作性能恶化 前门开合困难 典型的车身制造质量问题 风噪声、密封性等舒适性降低 车窗偏差导致风噪声 典型的车身制造质量问题 缝隙/平整度和表面质量下降(灯、门、窗、油漆等) 前灯缝隙不均 车身制造质量的重要性 据J.D.Power全世界汽车产品质量关键问题调查评估(Initial Quality Survey)的报告显示:有41%的汽车产品质量问题是由车身制造尺寸偏差所造成。 日新月异的车身更新换代,使得车身质量成为汽车产品质量的关键内容。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市场的关键。 车身质量控制的困难 制造系统庞大 (400冲压件、70装配站、150套夹具、4000焊点) 某部分冲压件构成 管理技术创新 车身质量控制的困难 制造工艺复杂 (材料、冲压、焊装、涂装、总装……) 某个装配站 设备技术创新 车身质量控制的困难 偏差源复杂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6 10 1 10 2 10 3 10 4 10 5 10 6 10 7 市场 (百万美圆) 复杂性 (零件数) 收音机 电话 天线 电子计算器 微波炉 Bicycle 摩托车 彩电 摄象机 彩色摄象机 个人计算机 汽车 计算机 航行器 导弹 宇宙飞船 ? 每天3 0亿个错误机会 ? 每天有30万个未被检测的 错误 ? 轿车车身有6-8万个可区 分的曲面片 车身质量控制的困难 偏差源复杂 冲压件尺寸偏差 回弹 模具磨损 工序间定位 因素 冲压参数 焊接变形 焊接次序 材料性能 焊接规程 夹具的影响 定位元件磨损 夹具设计不合理 定位元 件失效 加紧力的影响 操作的影响 运输 劳动态度 熟练程度 车身尺寸 形状偏差 和缺陷 偏差源树 故障诊断技术创新 车身质量控制的困难 检测和诊断困难 (环节多、检测手段有限、抽样率低) Sideframes Underbody Motor Compartment Floor Pan Body as Framed Fender, Hood and Decklid Assembly Door Assembly BMIS Body in White 有限工位检测 检测技术创新 CMM抽检,日产200~400台,抽样率不足5% 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制造工业 偏差源 检测 复杂制造系统 控制 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制造工业 检测 复杂制造系统 控制 设计水平落后,固有缺陷多 偏差源 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制造工业 偏差源 检测 复杂制造系统 控制 生产自动化程度低,过程精确控制困难 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制造工业 检测手段落后,不适合大量实施在线检测 偏差源 复杂制造系统 控制 检测 发展中的中国汽车制造工业 配套企业技术落后,故障源更繁多,控制更不易 偏差源 复杂制造系统 控制 检测 对策 偏差源 复杂制造系统 控制 检测 管理技术 先进制造系统 先进检测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 产品/工艺设计 产品/工艺设计 先进制造系统 管理技术 先进检测技术 故障诊断技术 0 1 2 3 4 -3 -2 -1 0 1 2 3 偏差(mm) 时间/天 实际序列 抽样点 一台车的测量结果能评价一天的生产吗? 测点为什么不稳定,会怎样变化? 相关测点之间是怎样联系,又会怎样变化? 匹配工作以什么为标准?…… 缺乏关注的测量结果报表 示例 0 1 2 3 4 -3 -2 -1 0 1 2 3 偏差(mm) 时间/天 实际序列 抽样点 缺乏关注的测量结果报表 测点超差吗?质量合格吗? 质量评价 数据分析 生产控制 相关测点?偏差原因?趋势? 压倒一切的是稳定 示例 BIW Meas. Points 6? (mm) 100 0 95% 50 6 2 4 by Prof. S.M.Wu,(吴贤铭 教授) Michigan University, US, 1990 Continuous Improvement Index CII = 4mm 2003.1.1~1.31 CII - 质量连续改进指数 衡量白车身制造尺寸波动水平 Data-driven - 数据驱动 核心思想:数据驱动质量 从数据入手,结合经验,以量化体系方法,不断推进质量提高 以数据替代经验 从数据挖掘信息 以数据驱动质量 USA BIG THREE, 2mm Project Team:GM, Chrysler and UM (1992~1995) Achievement:迅速提高CII从4~5mm到2mm Background:日美商战、质量、油耗 美国汽车工业2mm工程 Method:测量,诊断,夹具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