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南方戏剧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活跃于南方戏剧圈的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是郑光祖。 1、郑光祖: 字德辉,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人。 钟嗣成《录鬼簿》:“为人方直,不妄 与人交。名香天下,声振闺阁,伶伦辈 称‘郑老先生’,皆知其为德辉也。” 《倩女离魂》是其代表作,本事出于唐陈玄祐的《离魂记》。 (1)病体煎熬的寓意 倩女家中的病体,那种幽怨悱恻,凄凄楚楚,正体现出礼教禁锢下广大女性的百般无奈,反映了她们在婚姻方面受抑制、受摧残而不能自主的可悲事实。 (2)灵魂离体的寓意: 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内在情感的力量,代表了她们对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在离魂的状态下,她大胆冲破礼教观念,与心上人私奔,遂了心愿。离开躯体的倩女之魂,寄寓着挣脱礼教枷锁的女性的心态。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不了女性追求爱情,追求婚姻的强烈愿望。包涵着作者对蕴藏在青春生命中爱之激情的热烈歌颂。 (3)艺术特色: 1)作品用浪漫主义的方法,表现封建社会的妇女遭受封建礼教禁锢的痛苦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 2)作者善于通过充满诗情画意和抒情气氛的曲词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心理和状态。 3)《倩女离魂》曲词清丽秀美,但又不失曲的本色。 4)《倩女离魂》的曲词还善于吸收前人诗、词、曲中的语言和民间口语融汇一体,形成多元统一的浑融美。 七、杂剧的南移及其衰落: 原因: 1、太平盛世,统治的强化、科举的恢复,客观上限制了杂剧的发展。 2、元杂剧作家和演员大批南下,离开故土,受到南戏的影响,形成南北合流的形式,失去滋养他的土地。 3、元杂剧本身的四折一楔子形式,男、女一唱到底,曲词一韵到底的表现形式,限制了元杂剧的发展。 4、元杂剧南移以后,接受对象变了,南方人不完全喜欢北杂剧,北方情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不适合南方人口味,是元杂剧衰微的原因之一。 5、语言形式发生变化,俚语变成南方方言,显得不太适应。 6、表现方式,由本色直率改成委婉含蓄蕴也很不适应。 7、北杂剧的发展抗拒不了盛极必衰的规律。 第四章 其它的杂剧作家及作品 一、白朴 白朴(1226—1306后),字仁甫,一字太素,号兰谷。 1、《梧桐雨》 《梧桐雨》剧作触及到了李、杨的情爱与侈逸,但创作的着眼点并不在此,而是要向经历沧桑巨变的观众,宣示更沉痛的人生变幻的题旨。 2、《墙头马上》 此剧源于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寄言痴 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此剧描绘女子大胆追求爱情,勇敢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墙头马上》以紧凑、生动、欢快的节奏取胜。作者充分显现出他善于通过戏剧场面刻划人物形象的才能。裴秀才的志诚忠厚,李小姐的大胆泼辣,祖孙遭遇的戏剧场面,加之调侃与诙谐,几乎场场使人捧腹大笑,使人笑得开怀,让人在笑中领悟道理,这是与《梧桐雨》完全不同的风格婚恋戏中的一种特殊品味的作品。 二、马致远: (1250?—1321?),号 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有“曲状元”之称。 马致远故居 1、《汉宫秋》的题材: 昭君出塞的史实,见于《汉书·元帝纪》、《汉书·匈奴传》和《后汉书·南匈奴传》中。 昭君出塞图 2、《汉宫秋》题材的创新 (1)、把汉和匈奴的关系写成衰弱的汉王朝为强大的匈奴所压迫。 (2)、把王昭君主动远嫁改为毛延寿求贿不遂,在画像时丑化昭君,最后昭君被迫和番。 (3)、把毛延寿的结局处理为逃往匈奴,引兵来攻,强索昭君,却被匈奴押送汉朝斩杀。 (4)、把元帝写成一个软弱无能、为群臣所挟制而又多愁善感、深爱王昭君的皇帝。 (5)、把昭君嫁至匈奴的结局,写成在汉与匈奴交界处的黑龙江投江自杀。 3、《汉宫秋》以“琵琶”和“雁”的意象为线索贯穿全剧,更增加了此剧的悲凉气氛,这种表现方式既使全剧结构紧凑,也使全剧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氛,为南、北观众所乐于接受。 三、大都作家群的杂剧创作: 生活在大都一带的元杂剧作家除了关汉卿等,还有纪君祥、杨显之、石子章、王仲文等。 1、纪君祥与《赵氏孤儿》: 该剧是一部历史剧,本事早见于《左传》与《史记·赵世家》。两书记载不尽相同,剧本主要依据《史记》改编而成。 《赵氏孤儿》剧照(一) 《赵氏孤儿》剧照(二) 《赵氏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