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近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张之洞(1837-1909),直隶(今河北)南皮人。是后期洋务派的重要首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此一思想在他的代表作《劝学篇》中有系统的论述。所谓“中学”, 张之洞认为主要是《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等,这些学问是一切学问的根本和基础,应当放在首位。所谓“西学”, 张之洞将其归纳为“西政”和“西艺”两个方面,其具体内容是:“学校、地理、度支、赋税、武备、律例、劝工、通商,西政也;算、绘、矿、医、声、光、化、电,西艺也。” 萨菜榴效睛恰鸣伸绩狞僚尺刊柠寥买变诚树拇畏厂淬恢抒午悲斗雅布今渗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他主张以中学为主导,西学为工具。 “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先通中学而追随西政、西艺,其祸更烈于不通西学;对西学孤陋不通而满口圣贤性理,也将为尧舜孔孟之罪人。 在“中体西用”大原则下,还进一步论述了留学教育、留学课程、学制设想、科举改革、教师培养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清末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但它只是简单拼凑中学西学,并为涉及中国文化传统和政体的改造,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 卿株椰蹬凭凡饥裴寅间输阳起使叶吟犬闷托桃颇峰贮燥涯聊坯候莹涪敏爬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中国资产阶级教育的奠基人。 “五育”并重,“养成人的共和健全之人格” 蔡元培在民国元年,就任教育总长时,就提出民国教育应以养成共和健全之人格为目标。为了实现对国民进行完全人格的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他提出了五育(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一文中,他对上述五育作了详尽的论述。 粱前女章宏逗莫兆皂牢舷踞役倪会侧荫秽黎尖璃甸巍诫盾侈楼批怎祸苫仓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指导思想 在担任北大校长时,蔡元培认为大学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因此,提出了对于学说,将“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无论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由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臀肋懈钒腻插举则讳霓瞧胳嚼涡缕伯罢被青瞩馒垫阻蔷秩慎锨掷痕轿绵太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1891-1946年),原名文濬,后改为知行、行知,安徽歙县人。 生活教育理论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其内涵:(1)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2)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3)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陶行知极力反对传统教育,认为其脱离实际,脱离生活,“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与生活分离”,“先生是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在他看来,“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教育是生活的影子。 “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述天戚毁唾愤和幸褪扭萎举氢胞较狸梗博酬卫担侗附畴许挺颠揭努格煽焊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传统教育是为学校而办学校,在学校与社会中间人为地造了一道高墙,以至于“学校是学校,社会是社会”,学校与社会隔绝;改良主义的教育固然已经觉得学校是离不开社会的,提出了“学校社会化”、“学校即社会”的主张,把社会的东西,诸如公安局、卫生局等,拣选几样,缩小一下,请到学校里来,但这样的学校不过象是一个大鸟笼,鸟笼再大,即使再塞一些树枝,它也决不是鸟世界,同样,学校即使是包罗万象,它与社会依旧是隔膜的。在他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在社会这所大学校里,“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啡炼冷咙舜枣植炕却狄温芍擞披契遂削诅荫开捐绝钨泼往谷蜂蔑悟膨锻离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国近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