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清明,一种文化的温暖.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明,一种文化的温暖 道悦 依道养德,修己益人,在心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 一、清明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满族、赫哲族、壮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都有过清明节的习俗。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为防寒食伤身,清明节有开阵打马球、荡秋千等风俗户外活动的习俗。同时,作为扫墓祭祖的节日,清明又有忌用针、忌洗衣等传统。可以说,清明节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辛酸泪,又有扶老携幼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二、清明民俗之山东篇 1.扫墓 烧纸钱,在清明节前为逝去的老人立碑。 2.染鸡蛋 吃鸡蛋,鸡蛋上染上各种颜色或者在一端点一个红点。这一习俗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生育的敬畏和崇敬之情。 3.荡秋千 在有些农村仍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孩子们荡秋千。清明这天,青岛有荡秋千的习俗,尤其是闺中女子,所以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的说法。秋千荡得越高,就预示着将来的日子过得越好。于是,女子们便都放下矜持 ,兴高采烈地荡秋千。除此之外,在荡秋千的过程中,男子们在帮忙推、送秋千时,容易获得女子的好感 。因此,这个过程也为年轻男女交往创造了好机会。据了解,秋千又称“悠千”,是我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游戏。唐朝时,荡秋千逐渐成为女子中流行的游戏娱乐方式。“这都是以前的习俗。”据姜馆长介绍,由于当时青岛人都住在庭院里,空间比较大,每到清明节来临之前,都会在家里或者户外比较宽敞的地方安置秋千,供家里的女士玩耍。但如今,这个活动就被人淡忘了。 4.放风筝 潍坊风筝节在4月18日,清明节前后各家放风筝也就在当地成了一种习俗,风筝样式各异。中国的放风筝习俗已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史书记载,我国放风筝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当时称为“纸鸢”。到了五代时,纸鸢乘风上天,鸢上系竹哨升空,迎风哨响,其声如筝鸣,谓之风筝。沿袭至今,风筝在民间仍有鸢、鹞的称呼 。有史书说,风筝最早的功能可能是与除灾祛病有关。 5.吃面燕 早时青岛就有在清明节做“面燕”的习俗。相传为了纪念介子推,民间还将面燕称为“介推燕”。在过去,妇女们不仅做面燕的技巧娴熟,而且还能做出各式各样、神态各异的面燕。姜馆长介绍,面燕的种类很多,有单头的、双头的、平翅的、别翅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别的,就是大燕背小燕。以前人们的生活相对比较困难,平时很难吃到白面,因此吃面燕的时候就有种过年的感觉。除了吃面燕,每年清明期间青岛还有做单饼的习俗。所谓单饼,就是一张用面做成的薄薄的小饼,上面放些大葱、煮鸡蛋等,卷起来吃。 三、清明民俗之陕西篇 1.看牡丹 古代长安风俗,每年清明节过后不久,于农历三月上巳之日前后。这时,牡丹绽苞怒放,争奇斗艳,人们纷至,络绎不绝,前去大雁塔下慈恩寺中的元果院,观看早开放的牡丹花。稍后,又竞相奔赴太真院,观看迟开的牡丹花。人们都以先睹为快,不甘落后,热闹异常。 2.斗花·油花卜 清明前后,长安都城仕女,在百花盛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喜欢插花于身上,或戴花于鬓边,互相竞赛,看谁戴的花多、花好,其中插戴奇花异卉最多的人为胜者,将受到人们的称赞。此种风俗,起源于唐代的都城长安,以后流传于民间,在许多的县城、街镇上,都可以看到遗迹。杜牧写诗赞扬这样的场景:“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油花卜”的风俗,流传于陕西泾阳、三原一带。农历三月三日(上巳日),妇女用荠花蘸油,对天祝祷后洒在水中,如果能出现龙风花卉的形状,就认为是丰收的好兆头。 3.游水 “游水”是旧时节日风俗,流行于陕西富平一带。每年清明节前,用器物到远近各山上,取来“神水”,清明节当日献于神前,并杀猪宰羊,作为献贡,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4.吃官金 民间岁时节令习俗,流传于陕西武功一带。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祭扫祖坟,唯有绝户人家(无后继承香烟者)的祖坟,无人过问,冷冷清清。为解决这问题,族长通知各户人家派人到绝户墓上祭扫,并从坟会公积金中拿出一些钱,买蒸馍或麻花散给众人,以资鼓励。 5.合子馍 清明节期间人们的风味食品,流行于陕西韩城一带。清明节家家户户都要烙“合子馍”吃,作为节日的重要食品。合子馍有两种:一、韭菜合子;二、菠菜合子。做法是把韭菜或菠菜,拌上臊子或鸡蛋,再加上地木耳、豆腐、粉条、调料,然后夹在两页合页面中,用小碗沿边一滚,把面口封住,再放进平底锅烙熟,熟后趁热吃,风味甚好。 清明民俗之扬州篇 1.一天不洗晒 一天不洗晒,然而一些讲究的人家,在清明前一天就不洗晒了。有的老人说,“清明的前一天叫做清萌,基本上就不洗晒了”,“清明这一天是要专门留给亡人的魂魄晒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dpp5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