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民航通信的变革.doc
浅谈中国民航通信的变革
摘要:中国民航通信的发展历时不过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却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的巨变。本文着重讲述了中国民航通信发展初期的真实状况,同时也讲述了中国民航通信发展的现状,使读者从中体会到中国民航通信发生的变革。
Abstract: During the short decades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civil aviation communications, it has undergone changes from weak to strong.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al situa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so that the reader could learn the reform of the communication in Civil Aviation of China.
关键词:莫尔斯电码;地面通信;地空通信
Key words: Morse code;Ground Communication;air-ground communication
中图分类号:V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246-01
0引言
在新中国诞生的初期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民航处在弱小发展阶段中,加上当时科学技术及经济基础薄弱,民航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方式,都是相当落后的,就像人们看到的电视剧《潜伏》中,那种人工电报的形象。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国力发展,以及全球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国民航的通信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着重以民航地面通信、地空通信的发展变革进行阐述。
1地面通信的变革
在新中国诞生的初期,整个国家的通信方式都很落后,连拨打长途电话都是一件稀罕事。所以民航那时就要建立自己的“无线电通信网”,以人手拍发“莫尔斯电码”人工抄收的方式,通过短波无线电收发报机传递到数百至数千公里之外,在没有直接通信的机场之间,要进行层层转报,通信工作实在是一件艰苦的事情。
二十世纪初,人类发现了电磁波可以远距离传输,而且短波波段电磁波可以经过电离层反射,用较小功率的发射机,就能够建立越洋通信,所以很长时间里,人们都在利用短波通信,从事着军事、经济、文化、娱乐、间谍等等五花八门的活动。但是那个年代的发射机很多都很简陋,发射的高频信号频率随按键而漂移,含各类杂波,经接收机检出的声音很不纯净,有的像鸟叫,有的像狗叫,而且短波传输时强时弱,再加上天电干扰和电台之间互相干扰,对于报务员的耳朵,真是一种折磨。
民航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依靠短波通信来保证“平面通信”和“地空通信”,所有的机场都建有发射台(为了减少收发之间的干扰,往往需要把发射台建在远离接收台的地方,比如首都机场的发射台距收信台9公里),后来首都机场为了使接收台能够有更良好的收信环境,专门在远离机场的地方,建设了专用的收信中心,通过电缆把所收到的信号,传到机场的收信台。而在收信台工作的报务员数量相当大,日夜分成三班甚至四班来值班。那时的人工电报工作效率很低,每班收发的电报如果超过一百份,报务员就会忙得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而且由于莫尔斯电码能够表达的意思很有限,报务员之间的沟通相当困难,往往会发生各种误会,因而产生争吵而影响工作和团结,还要设“纠察台”来协调通信人员的关系。那个年代民航的总运输量小得可怜,就以北京机场来说,每天早晨出港的飞机也只有不到十架次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伊尔14为主,每架飞机的载客量只有二十几个乘客),因此总数也没有现在一架飞机的载客量大。当时的无线电通信网,是由北京机场(开始是“西郊机场”后来1958年3月才转到“首都机场”)的7~8个“波道”,与国内外的主要机场进行联系。所谓波道,就是工作在同一个频率的几个(一般是二至四个)机场的电台,以“单工插入制”(就是所有波道内成员都在同一频率发射和接收,但是接收一方可以随时发送信号打断对方,就像两三个人对面谈话,随时可以插话那样),但是由于发射方距离自己的发射机近信号强,往往难以听到对方的插话,所以“插入”常常无效。
这种落后的通信方式,应付当时运输量很少的业务还算可以,当时分成几个大的“管理局”,以成都管理局为例,北京只与成都和重庆电台联系,凡是成都地区的所有飞行动态(飞行计划、起飞、降落、天气预报、商务电报)以及一些临时性其他事务,都要经由成都转报,北京台收到后,再经由“电传打字”转发给民航总局。
实际在国际上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已经发展出了电传打字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