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汉的训诂书与经传的注释
摘要: 多凭口耳传授,汉代用隶书写出,称为今文经。从汉武帝时起其中多有古字、古义,不尽为人所识 ,训诂由此而兴盛发达 。训诂最先从经书注释开始 。有齐、鲁、韩、毛四家传本,四种不同注释,其他经书也有各种传本和注释。《》、《说文解字》、《四种训诂专著。汉语训诂学,中国语言文字学中传统的解释语词和研究语义的学科。训诂的原意是用通行的语言解释古字古义,后来用作解释词语的泛称。儒家经典之一。《尔雅》也就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解释语词的著作。全书共19篇,分别为《释诂》《释训》《释亲》《释器》《释宫》《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木》《释虫》《释鱼》《释鸟》《释兽》和《释畜》。古人作《尔雅》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正名命物”,一方面在于解释六义,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即用于解经。由于《尔雅》在文字训诂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自它以后的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文字学、方言学乃至医药本草著作,都基本遵循了它的体例。
继尔雅之后的是《方言》。《方言》一书的全称是《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作者扬雄,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扬雄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以周秦残存的资料作为起点,进一步收集和整理各地方言。他利用各方人士来京的机会进行调查,用了27年时间,完成这部著作。《方言》计13卷,大体轮廓可能仿《尔雅》体例,但卷内条目似不及《尔雅》严格有条理。这部书所解释的词语是古代的方言,有的是当时不同地区的方言,把意义相近的列为一条,用当时通用的词语作解释,并分别说明不同词语所通行的区域。这不仅是一部重要的训诂书,而且是研究中国古代方言的一部重要著作,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
继《尔雅》和《方言》之后的是《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两千年来,《说文解字》[2] 是文字学上的首创之书,也是最有权威之书,总结了先秦、两汉文学的成果,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它的作者许慎[1]的名字与他的杰作成为后人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研究古文必不可少的桥梁和钥匙。刘熙作,是一部从语言声音的角度来推求字义由来的著作,它就音以说明事物得以如此称名的缘由,并注意到当时的语音与古音的异同。《释名》在吴末已广为流布,为学者所重视。对后代训诂学因声求义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是研究汉语语源学的要典,其体例仿照《尔雅》。刘熙解释名源,采用的是声训的方式。所谓声训,就是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解释词义。声训在先秦典籍中已有采用。汉代《尔雅》、《方言》、《说文解字》等著作中,声训用得也很多。但全书的名物语词都用声训来解释,则《释名》为第一书,是刘熙的独创。《释名》书中记录了很多汉代通用的语词,可以跟《尔雅》、《说文》等书相参证。全书以声为训,或取同音字,或取同韵韵近字,或取声同声近字,由此可以考证汉末的语音,是一部极有价值的书。
汉代是训诂学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与先秦散见于典籍文献中的训释形式不同,汉代出现了较多的系统的、完整的训诂专著。成书于秦汉之际的《尔雅》和成书于汉代的《方言》、《说文》、《释名》是周秦以来训诂实践的理论总结,每部书都有鲜明的独创性;作为训诂学史上的代表著作,四者之间理所当然地存在继承或发展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发展脉络可说是汉代乃至整个训诂学史上最具重要性的训诂内容之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