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斯莱的风景画.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西斯莱的风景画.doc

浅谈西斯莱的风景画   摘要:本文主要以法国印象派画家西斯莱为研究对象,先从他创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深入分析早期的从师生活和创作黄金时期的代表作品及其中、晚期的作品特点,从而更明晰他的作画点彩技术,从中学习用以提高笔者的作画。   关键词:印象主要;简约;明快;敏锐      一、阿尔弗雷德?西斯莱个人简介   印象主义在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登上法国画坛。法国印象派画创始画家之―阿尔弗雷德#8226;西斯莱(Alfred Sisley,1839~1899),1839年生于巴黎,是印象主义绘画中的核心人物。1860年西斯莱在父亲的祝福及资助下进入格莱尔画室,成为格莱尔(Marc-Charles Gleyre,1860~1874)的学生。西斯莱与进入格莱尔画室的巴吉尔、莫奈、雷诺阿结为好友,经常一起出外写生作画,更与雷诺阿一起改变了法国绘画的方向。莫奈、雷诺阿、西斯莱三人成为发展印象主义画派的亲密战友。   二、西斯莱的艺术特色   西斯莱一生多描绘自然田园风光,对色彩感觉特别敏锐,笔触轻快而有变化,特别善于运用微妙的色彩变化来表现具有诗意的自然风光。   他的风景画多描绘的是四季风光,如:湖畔、树林、小屋、小桥、流水等,画面构成简单,几乎都是某几个漂亮的地方德尔各种角度的景色。如:塞纳河畔,莫雷,圣―芒美,马利和路维香,农村小景等等。西斯莱的色彩相对比较保守,但是很精确以及细腻,可以捕捉到空气的质感和厚度,天空的渐变和高度、湖水的纹路,犹如微风徐来,水波不兴,给人以平静自然之感。   西斯莱在用色上不如莫奈大胆与明快,在其审美上要表现温和平静之美,色彩对比相对柔和。画面给人以波澜不惊、平心静气的感受,偶尔透出一丝孤独与寂寞。画面大多描绘被人遗忘、无人居住的自然风光,带给人一种平静而淡定的感觉,虽然被冷落但绝不自我放弃的精神,有一种内敛的力量,一种生长的定力,最后成为一种生命的美丽。   西斯莱画的树种类繁多,变化全依靠笔触的变化。有意思的是,似乎树是他作画时笔触的一种标准,整幅画的笔触是由那棵树的笔触决定的。春天的树枝,他会使用细长而坚挺的笔触,彰显生命的零原始和张力;夏天的树叶,他会用短而圆的笔触,让树叶层层叠叠,让酷暑的空气穿过它们而变得清凉和通透。   三、西斯莱创作的黄金期的代表作品分析   1870年至1873年时西斯莱绘画生涯中最关键的两年,也是印象主义形成的时期。   1874年西斯莱在英国创作了《汉普顿宫桥》,其标志着西斯莱在风景画上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已经成熟了。画面上的天空、石桥、河水、树木以生动的笔触,丰富的色彩,描绘了美妙的自然景观。这幅画描绘了在汉普顿宫桥下,人们享受这太阳的照射,嬉戏玩耍。有划船的、坐着的、站着的等人物形象。其运用透明色调来表达热烈的阳光、灰蒙蒙的天空。闪烁的湖水。画面人物形象简单、形态生动。运用紫灰色调衬出生赫、中黄和土黄的大色块,是本来寒冷的冬天中透出一丝的暖意,在情感上给人一种错觉。熙熙攘攘的人物在阳光下享受冬日中的那一丝温暖。   1876年2月底,画了一系列马利港码头被水淹没的情景,是其最著名的杰作。《马利港的洪水》是西斯莱成熟期最有特色和最微妙的作品,画面描绘洪水袭来之后的马利港,多数房子被水淹,离我们视线最近的一栋橙色房子,它没有给我们洪水过后的凌乱,受困的居民站在高处耐心的等待救援人员的到来,河面穿梭这几条救援小船。此画本来是要表现洪水侵袭后凄凉而又具有危机感的景象,但是西斯莱却呈现出一种“水城”的美感。画家运用多变的碎而有序的小笔触描绘天空,房屋倒影,产生一种形体的厚重感,既有写实主义功力又有印象派的光色变化,体现巴比松画派过渡的特点。毕沙罗观后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就我平生所见,在其他画家所画的洪水泛滥的作品中,很少有像它那样丰富和优美的,那是一件油画杰作”。   四、西斯莱中、晚期作品特点   从80年代中叶起,他受到新印象主要的冲击,在作品中尝试了点彩派的技法。90年代的作品转向表现物象的实感,色彩仍然很明亮。   《莫雷的教堂》于1894年创作,西斯莱在这幅画中用古典式的画法,有强烈的笔触趣味。他不为正确的形所拘谨,时而厚涂,时而薄铺,以浓重的色块对比,造成自然光线的颤动感。   结语   西斯莱生于巴黎,逝世于莫莱。他与莫奈一起,是纯正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曾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绘画的画展。那个时代的人评价西斯莱为“不长进,单调,没特色”,实际上,他画的是一种优雅,一种平等,一种温和的伟大。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人文百科全书大系#8226;艺术百    科全书.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   [2]山仁福,张妙夫.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   [3]周之骐.美术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