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浸润温情的面孔.doc
浸润温情的面孔
梁虹,1968年生,河北清苑人。河北中国人物画研究会理事.河北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为河北艺术职业学院美术讲师。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
2000年,作品《老伴》等8幅作品参加“意大利PADOVA国际艺术展”。2002年赴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进行学术交流,并参加“02巴黎中国艺术家作品展”。2003年,作品《两个老人》参加“法国巴黎?首届当代中国艺术精品展”。并获创作奖。2005年,作品《彝族老人》等4幅作品参加“中国?法国国际绘画大展”。多幅作品被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国内收藏家收藏。
四月的天气忽暖忽凉,让人琢磨不透。昨日白白的薄雪还覆盖着草坪、屋舍,今日暖暖的阳光已让人隐隐感觉到了夏日来临的气息。
斜倚床头,任暖暖的阳光倾泻入室,心绪也漫无边际,像窗外春日的柳絮恣意飞扬……
随手翻开旧日的人物写生画像,一张张朴素的面孔,透出浸入肺腑的温情。
我曾徒步翻山越岭画太行山的农民;曾乘列车不远千里画梁山彝族的老汉;也曾颠簸在险峻的山路上到传说中的女儿国画那里健壮爽朗的女人们……面对质朴的人们,使我们产生了有一种很真实的幸福感。这些用简洁的写生方式记录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人与人之间所特有的朴素和谐,以及语言代替不了由心性引发出的相互默契,所以在自己的经历中每增加一个人的画像就会同时增添几个人相互连接的故事。
每当拿起画笔,就如同一个辛勤的耕耘者,那画纸仿佛土地,心力体力注入其中,欲在画面中体悟人之经历的空间,那种感觉夹杂着恍惚不定的情绪,有如许多个碎片式的心态相叠,此刻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知道什么是属于画面的感觉;什么是属于心性的境界。要寻找画面中的一种群体感觉,就需要回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中去掂量,大的是找准自己的感觉方位,小的是如何传达清楚这种感觉。造型的广义和笔墨的感觉不只停在像与准的方法上,它是一个文化的综合。其实,一个阶段的画面,大致就是那个阶段的生活状态的写照。
我崇尚朴素,因为它属于自然的本性,它有灵魂坦白的明亮,也有在复杂事物中创造出一种温柔而敦厚的单纯。它的经历能化解事物,它的生命使人清新淡远;它的内部贮藏了许多自然精神的底蕴。它的实质,使我看到了在平凡生活中感知由心灵的寂静所引出的一种纯静。经历了学院的融染,步入到自我创作的阶段,很多年过去了,让我不改初衷,无法释怀的依然是这种朴素的情怀。身处他们中间,让我最动情的仍是那一张张饱经沧桑的面孔,岁月的痕迹刻在他们脸上,一道道,一条条,但那一种坦然明朗分明扑面而来。就如山石、树木已经融入到了大自然的风雨变幻之中,成为其独特的生命个体而本性不移。画笔匆匆在纸面划过,平凡中琐琐碎碎的回荡声夹杂着许多模糊的激动在震动我的感觉,我企求自己不应付,不随流,认真地把握氛围中一泓清澈的纯净,将它们扩展到整体的境界里,来接受自然的照射。我相信意识和行为都服从于本质。时间溜过身边的一切事物,生命把它的感觉留住了。如同春日里,泛舟湖面,水波荡漾,心境的柔软平和已融入了无边无垠的空气流动中。
对生命的感悟并不是每天可得的。但是,看齐白石的画,可以看出他最会享受人生。他画面的清亮通透,这是他在现实中调整出的一种心境。每个人在现实中都会有着无法躲避的空间,这需要人们在内视中澄清了一个个瞬间的现实:无论是用一种眼光高高地望去,远远地看去;还是用一种平常心在低低地品咂,细细地咀嚼;最终会用一种境界来通透平凡的空间,那境界在平凡的最低处也在平凡的最高处。白石老人正是把握了这一本源,他能让观者在现实中一下寻回一种往往被忽略的身边的美好东西;他能让观者一下子就体验到一种平凡经历中的生活真谛。他用画的语言告诉人们:生命属于平凡的空间。我画那些山民、村童、农妇,他们普通而又平凡的如山野砾石、田间泥土。可他们的一颦一笑却映荡着满足和幸福,眉目间流露出安静与平和。相较之都市的物欲横流,仿佛人的面容也被扭曲而变形,又何谈甘于平凡的生命而感恩于苍穹!
我喜欢追思那些先贤的身影,八大山人的身影,范宽、董源的身影……他们的非凡创造力,为后人留下了一个一个象征生命的符号。这些符号有时感觉是一种混沌的状态,但它的内部却贮存着人类情感和人的生命意义这个硕大的人类文化的空间。当我们朝向这些静立的群峰,那象征着自然生命的活力,那充满人性创伤的画面,为现实确立了一个又一个深远的空间。当我们行走在这样的空间里,我们只能去感觉它们,而难以看清它们,又难以去理解他们。因为我们缺少个人的体验与自然体验的和谐意识,因为我们缺少博大宽怀的人文精神,因为我们还缺少面对现实去热爱自然而又具有真正意义的平常心。
画面的目的不是欲求对现实状态的表白,不是制造新奇的惶恐与快乐,也不是狭义上自我空间的呐喊与摆脱。生命的空间似乎是随着事物变化而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