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房奴”:“囚徒困境”中的艰难突围.docVIP

漫说“房奴”:“囚徒困境”中的艰难突围.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说“房奴”:“囚徒困境”中的艰难突围.doc

漫说“房奴”:“囚徒困境”中的艰难突围      面对着一路狂奔的房价列车,走上站台的人只有两种选择:买票上车或等待票价更昂贵的下一列。如果你不上车,这班相对便宜的列车将离你越来越远;而如果你上了车,你就将拥有一个新名字――“房奴”。      “居者有其屋,有房千样好”,这是大多数都市人的梦想与目标。为了这一梦想与目标,人们前赴后继地没有选择地沦为钱的奴隶、房子的奴隶,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用来还债。于是,“房奴”一词,便在充满时尚、五光十色的城市悄然流行、蔓延开来……      “房奴”心头三把刀      9月14日,正在公司用QQ给客户传资料时,一条信息跳入了汪俊钦和林晓森的眼帘:央行宣布自即日起第五次加息!   看完这条信息,汪俊钦的大脑“嗡”地一响,乱了。“每次听到银行加息的消息,我就脑子发麻,甚至感到心惊肉跳。”他说,“银行连续加息,对于我们这些‘房奴’来说,是一次接一次的沉重打击。虽然加息的力度不是很大,但还贷的路还很长,不断提高的利息日积月累,那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呀!想想以前,将钱存入银行时,巴不得利息能高点,再高点。而现在,特别害怕听到银行加息的消息。拿出贷款合同,看着那长长的数十年还贷期,真是坐立不安,心乱如麻。”   “我每天一睁眼就觉得自己像杨白劳似的,欠了人家一屁股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同事林晓森说,“去年全家举债为我买了一套总价67万元的住房,首付20万元,月供2500元,就此把一家人连带一部分亲戚朋友都套牢在房子上。远在老家的母亲成天念叨着要抱孙子,可我们哪敢生呀,房子还压在身上,再生个孩子,这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加息、房价下跌和物价上涨,被人们称作悬在“房奴”心头的三把刀:加息,还贷负担加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开支要紧缩;房价下跌,房子成为负资产,“房奴”就会变成“负翁”;物价上涨,意味着剩余的生活费实际购买力相应下降。这三把刀,将使部分“房奴”“因房致贫”,大半辈子处于相对贫困状态。身为房奴,在满足了“当业主”的愿望之后,便是漫无边际的心理负担――不敢请假,不敢轻易换工作,不敢参加聚会,不敢出门旅游,甚至不敢生病。每月银行账单无异于一个无形的鞭子,“就这样被房子征服,切断了所有退路”。面对现实,我们必须为高昂的生活成本买单。   在沉重的压力下,“房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一项调查显示,98%的房贷人有精神病症。“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我个人接触到的个案就有60多件,占到整个心理咨询人数的10%左右,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因为购买价格过高的房子而背上高额房贷,从而导致了心理问题或疾病。”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心理科学及其应用专业”博士、北京博爱心理咨询中心孙欲晓说。   买了房却不敢窃喜,因为你是按揭,说白了,是向银行贷款一次性付租金。拖欠一个月的房贷,就有房子被收回去的惊慌,真是惶惶不可终日。“心乱如麻”的汪俊钦和“不敢生孩子”的林晓森们的困扰,堪称“房奴”典型。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有91.1%的人按揭购房,像汪俊钦和林晓森这样生活被房贷按揭所改变的青年至少有2600万。   “房奴”们病了……      利益集团掌握话语权      这是上世纪末最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攒了30年的钱,终于在临终前买了一套大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住了30年的大房子,临终前终于还清了全部贷款。”这个故事被认作是中国人和美国人消费观念差异的真实写照,意思很明显:中国人观念落后,不懂得超前消费贷款买大房子享受。受美国老太太的刺激,一夜之间,历来以“寅吃卯粮”为耻的中国人学会了“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越来越多的人纷纷超越经济实力大量买房。   在今天看来,这简直就是“太有才了”的中国房地产商们借“美国老太太”之口布下的天衣无缝的“局”!当人们前赴后继地卖“身”为“奴”,在房子这座“围城”内外高唱“痛并快乐着”时,在城的最高处,房地产商瞥睨着“房奴”们,边数钞票边打电话:此地钱多,人傻,速来……   “谁掌握了使人们确信他们需要什么的话语权力,谁就控制了社会。”西方学者马尔库塞如是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这句话的一个实证。整个城市都在消费方式的裹挟下,欢欣鼓舞地加入了追求好生活的行列。政策引导和消费主义相互合力,使得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单向度的上涨轨道。整个房地产市场和希望“居者有其屋”的人们,被某些官吏和所有房地产商人牢牢控制于股掌之上。   “房奴”,就这样被催生出来了。“房奴”PK“房魔”的《黄建翔之房地产版》解说词也催生出来了――   “哎,打架了,打架了,打架了!房地产商动粗了,不要给房奴们任何的机会,伟大的销售人员,他们继承了无奸不商的光荣传统,实力雄厚的开发商和炒房团、内定的物业公司、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