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剧种二夹弦艺术探源及现状的思考.docVIP

濒危剧种二夹弦艺术探源及现状的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濒危剧种二夹弦艺术探源及现状的思考.doc

濒危剧种二夹弦艺术探源及现状的思考   摘要:河南是戏曲大省,素有“戏曲之乡”的美誉。除了家喻户晓的豫剧、曲剧、越调外,二夹弦也是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剧种。本文希望通过对二夹弦艺术特点及现状的研究,使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二夹弦,达到拯救濒危剧种的目的。   关键词:濒危剧种;二夹弦;艺术探源;发展现状;思考      中原大地有着古老的戏曲文化,除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外,还有一些不为人所知,濒临绝迹的稀有剧种,曾以灿烂辉煌、优美多姿的艺术魅力在舞台上熠熠闪光。二夹弦剧种就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一、二夹弦的产生及发展   二夹弦产生于清朝中后期,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主要伴奏乐器是四胡,因四胡的两股马尾被四根琴弦夹着演奏,所以人们称之为“二夹弦”,也称“两夹弦”又叫“大五音”。关于二夹弦的由来,有这样一个传奇故事:清朝嘉庆年间,山东濮州有一姓明的秀才,虽然家境贫困,但他酷爱诗歌,精通韵律,一日,他听到女儿纺花时吟唱的小调与纺花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美妙悦耳,十分动听,于是便把谱子记录下来,教女儿唱。后来,因遭天旱,他们父女俩南下逃荒,沿途唱着他编的小调乞讨,所到之处都很受欢迎。这就是最初的纺棉小调。后来在“花鼓丁香”、“大五音”和“四股弦”的基础上,经过老一辈艺术家一代又一代的努力,才逐步形成今天的二夹弦。   在清朝中晚期,二夹弦多是农民自娱自乐,演员自己打锣敲鼓,在农闲时,摆下地摊在四胡伴奏下边打边唱,戏班由七八人组成,所演剧目多为“三小戏”(小生、小旦、小丑)。清末民初,二夹弦发展为班社,有的已从业余演唱逐渐成为职业戏班。豫东、豫北等地都有二夹弦的身影,所演剧目多以家庭生活、婚姻爱情故事为题材,反映民众的心声。如《蓝桥会》《王林休妻》等。   新中国建立后,河南省先后组建了开封地区二夹弦剧团和延津县二夹弦剧团等五个职业剧团。演出剧目除原来的《站花墙》《丝绒记》等之外,又增排了《梁红玉》《八一风暴》等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剧目,深受群众喜爱。   1960年以后,随着艺术交流的增多,二夹弦在长期演唱过程中不断吸收其它剧种的唱腔、过门等,在原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伴奏乐器由原来的四胡、柳叶琴,又增加了扬琴、曲胡、高胡等乐器,在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参与下,重点唱段和场景音乐实行配器处理,使人耳目一新,有了时代的气息和新鲜感,由过去的只唱三种小戏发展成生、旦、净、末、丑全部行当,服装、道具、行头、灯光、全部音响设备,历史戏、现代戏都适应的大剧种,并先后演出了《赵氏孤儿》《秦香莲》等剧目。1965年剧团一度发生困难,演员克服了各种困难,赶排了《山乡风云》《红嫂》等现代戏,勉强度日。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二夹弦剧团停止演出。1977年,剧团排演了《逼上梁山》《十五贯》《朝阳沟》等剧目,上座率颇高。1980―1983年,排演了《小白鞋说媒》《杨家将》等20多个剧目,演出数百场,收到很好的经济效益。   二、二夹弦的艺术特点   二夹弦演唱剧目多属表现男女爱情和宣扬伦理道德的农村题材,乡土气息浓郁,善于表演民间传说,民间生活小戏等,其风格亮丽、委婉、抒情,表现力强,戏迷易学,好唱段及易流行。   1.板式特征   二夹弦的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板、三板、双北词、单北词、砍头句、大板娃娃、二板娃娃、搌子、赞子等。大板相当于豫剧中的慢板,它的旋律优美、抒情、舒缓又朴实壮阔。双北词的旋律与大板的优美、细腻、抒情相同,但不及大板的旋律华丽高亢,宜表达娴雅忧郁的感情。大板娃娃也有同样的表现力。单北词、二板(娃娃)和砍头句等板式的旋律则委婉、华丽、流畅,色彩也较欢快、明亮、轻巧活泼。搌子和赞子的旋律则表现气愤、恼怒等激昂有力的情绪。   2.唱腔   二夹弦的唱腔清新、活泼、朴实、优美动听,越唱越紧,越听越过瘾,使人沉醉不醒。戏迷们喜欢称二夹弦唱腔为“半碗蜜”。在演唱上以大本腔(真嗓)吐词,以二本腔(假声)拖腔,将句尾用鼻音和胸音有机结合,模仿手工纺车时的特殊音色效果,形成真假声频繁交替的声腔特色,拖腔结合四弦的韵味,融合独特的板式结构以及独创的曲牌,形成了二夹弦独有的丰富的唱腔音乐体系。   三、二夹弦的现状   80年代以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渐富足,娱乐日益多元化,传统的戏曲已在悄无声息中走入凄凉的困境。二夹弦也敛尽了曾经的光芒,在暗淡中寻找自己的生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众多原因的影响,全国仅有的几个二夹弦剧团都相继消失。由于老艺人的去世和转行,许多剧目、曲牌无人继承,无人整理,造成了剧目、曲牌甚至板式的湮灭。如果基层再没传承人,如果再没有上级部门的支持,二夹弦剧种就会面临失传的危险。   2002年,原开封市二夹弦剧团61岁的老演员田爱云,为了不让这一剧种失传,竟卖掉自家房产办起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