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一个贫困生引发的希望启动工程.doc
由一个贫困生引发的希望启动工程
近年来,八月对于地处秦岭巴山腹地的安康来说,几乎是灾难的代名词,因为洪水灾害总是在这个即将收获的月份光临,给人们的心里蒙上阴霾。而这个月份也是接到高考入学通知书的贫困生们最为焦虑的时光。但是,2004年8月26日上午,在离市区40里开外的恒口镇教育办三楼会议室,在淅淅沥沥的阴雨中,却透着强烈的希望之光――这里正在召开安康市慈善协会恒口镇教育基金会2004年度奖励救助贫困大学生暨捐资助学大会。
十几位受助的贫困生和家长,十几位捐资的民营企业家,恒口镇教育基金会的程世银会长、教育办的汪主任,恒口镇党委书记、各界人士,冒雨赶来的市慈善协会会长熊帮高,常务副会长张培祥,市建设局副局长唐志宏、汉滨区政协副主席胡德镇,安康日报、电视台、市作协的新闻、文学记者等,满怀热望地聚集在这里,庆祝曙光的再度升起。这里恒口镇自1998年以来每年一度的特殊庆典。这个庆典,没有鞭炮的热烈,没有喧闹的锣鼓,有的只是人心的沸腾。
这里有两个响亮的主题:一个是现场捐资助学仪式;一个是给恒口镇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本年度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们发放奖金和救助金。
在第一个议程中闪亮登场的是恒口的民营企业家们。一张张大红纸写着他们捐款的数目。那些一万、三千不等的数目,事实上是一颗颗爱心的跃动。还有一个动人的场面是自由捐款,坐在主席台上的人纷纷捐款,使捐款的仪式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上前领取奖励金和救助金的贫困生们,每个人都有一部苦难而心酸的奋斗史,有的过早失去父母,有的父母残疾或多病,有的是孤儿。他们在12年寒窗之后拿到的这张入学通知书,是与苦难抗争的胜利证明。他们的高考成绩都很优秀,有位同学拿到的是上海交大的入学通知书。今天,他们在这个救助仪式上拿到救助金,将圆心中的大学梦,所以,每个孩子的眼里都闪烁着兴奋与激动的光芒。
站在主席台旁将一个个包含着爱心和热望的信封递到贫困生手中的恒口教育基金会会长程世银,眼里闪烁着和孩子们一样的兴奋和激动的光芒。现在,恒口的救助贫困生行动已经纳入了正常运行轨道,一大批有见识有爱心的民营企业家自觉地聚集在基金会周围,今天的活动,筹备时间仅仅只有两天,但捐款数目竟达到6.5万余元。就是说,从此,在恒口地域里,考上大学的贫困生们将得到持续不断的救助。作为教育基金会的发起人和第一个捐助者,他心里有说不出的欣慰。
由一个贫困生所引发的救助行动
提起恒口教育基金会,不能不追述到1998年。1998年8月,恒口地面爆出了一个特大喜讯:少年姚松考取了北大生命工程学院生物学专业。这不仅是一个历史的惊喜,也是一个历史的跨越。恒口地面自古尚武,出过督军和将军,却没有在历史上留名的状元举人。姚松叩开北大校门,意味着这片历史悠久的地面,从此在文化上也跨上了崭新的里程碑。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令全镇人振奋和惊喜的消息,却使姚松一家陷入了极度的矛盾与悲苦。原因是姚松的父母残疾,家庭十分贫困,学费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正当一家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有人建议他们去找程世银。当时程世银在建筑行业已很有影响,且为人仗义,乐于扶危济困。姚家找到程世银的时候,程世银当即表示愿意资助。善于思考的程世银由姚松想到了镇上其他考上大学的贫困孩子,他觉得应该有个组织长期来做这个工作,以使那些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能够及时得到救助。镇教育办的汪龙潮等人,也正在为姚松的学费着急。他们都是程世银的朋友,大家凑在一起商议,立即达成共识――要为镇上教育事业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做点事情。程世银认为恒口镇有这个基础,和他相熟的大中小民营企业里边,很有一些有识之士,他们在富起来之后,非常乐于公益事业,救助考上大学的贫困生,肯定能得到他们的响应。他当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在有线电视台工作的朋友李焕龙,得到了李焕龙的极力赞扬,并建议他挂靠市慈善协会,成立恒口教育基金会。
真可谓英雄所见略同。一切是那么迅即和顺理成章。在市慈善协会和恒口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恒口教育基金会当即成立。基金会开宗明义:扶贫济困,富裕不忘慈善之心,贫穷不忘奋斗之志。成立大会隆重热烈,许多市领导赶来祝贺。这使发起者们大受鼓舞。会长程世银慷慨捐款一万元,同时给市慈善协会捐款一万元,镇上其他民营企业家纷纷呼应,一个启动希望的爱心工程就这样诞生了。
这年8月,他们为姚松筹到了两万多元钱,不仅解决了两年的学费,连生活费也有了保障。姚家欢天喜地,对教育基金会感激不尽。
教育基金会的救助行动立即传遍了四乡八里,第二年,邻乡的贫困生也找来请求救助。与恒口彼邻的石转牛蹄乡有个郑道光,自幼失去父母,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高考前夕,爷爷奶奶相继去世。悲痛的郑道光一边种地砍柴,一边顽强地读书,终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考上了西北政法大学。因无法筹到学费,他只好拿着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