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典剧目《潘杨讼》和《空印盒》看传统戏曲的改编.docVIP

由经典剧目《潘杨讼》和《空印盒》看传统戏曲的改编.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经典剧目《潘杨讼》和《空印盒》看传统戏曲的改编.doc

由经典剧目《潘杨讼》和《空印盒》看传统戏曲的改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很多,很多改编后的剧目无论戏剧性还是文学性都远远超拔于原作,成为各自剧种的保留经典。老调《潘杨讼》和丝弦《空印盒》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的改编精品,研究和学习其改编手法,对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足剧种特点,充分借鉴传统      老调《潘杨讼》和丝弦《空印盒》的改编原本都不是单纯的一出传统戏,而是改编者在立足剧种特点,掌握很多相关传统剧目的基础上艺术再创作的结晶。其中刘谷、方铮改编的六场老调戏《潘杨讼》写的是北宋年间潘杨两家的恩怨故事,掌朝太师潘洪为报私仇,在边关害死了杨家父子,杨六郎冒死回京诉讼。呼丕显智擒潘洪回朝,寇准被指派审案并判潘洪边外充军,最终杨家得以在出征边关的路上,将潘洪及其已经投敌的二子一网打尽,家仇国仇一并报清。毛达志改编的十场丝弦戏《空印盒》讲述的是明代新任钦差巡按何文秀与老家院周能乔装私访惩治贪官陈坚的故事,何文秀主仆二人凭借机智巧辩,躲过了贪官陈坚的恶奴暗算,却因所有旅店拒收外乡人,不得不借宿烟花院,酒后不慎将巡按金印丢在妓院,被鸨儿密交陈坚,陈坚以保卫察院之名胁迫何文秀,生死存亡之际,幸亏老家院周能想出妙计,从陈坚手中夺回金印,最后如期剪除赃官恶霸,大快人心,戏剧性和文学性都属上乘。   1954年河北省第一届戏曲汇演大会中,老调《潘杨讼》获荣誉奖。1959年,该剧还作为改编传统剧目的范本在当年的河北省戏剧汇演中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1960年,《潘杨讼》进京演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贺龙、徐向前、聂荣臻、罗荣桓、罗瑞卿、彭真、万里及文艺界知名人士田汉、老舍、梅兰芳、马连良、阿甲等先后观看了演出并给予了很高评价;中国文联向演出剧团赠送了“老调不老,枯木逢春”的锦旗;老舍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好戏真多》,称赞了《潘杨讼》的演出,并特别赞誉崔澄田所饰演的潘洪是“一个应得一百分的潘洪”;张庚等戏剧名家也在《新民晚报》等报刊上纷纷撰文予以高度评价。同年年底,长春电影制片厂将其拍成电影在全国播映,更进一步扩大了老调剧种在全国的影响。   而由石家庄丝弦剧团首演的丝弦《空印盒》一经演出,便在业内外造成了很大影响。1957年该剧进京演出,周总理观后曾为该团题字勉励“发扬地方戏曲富有人民性和创造性的特长,保持地方戏曲的艰苦朴素和集体合作的作风,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1958年,石家庄市丝弦剧团携此剧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演出。1960年冬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剧本首发于1958年1月《剧本》月刊,河北省人民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后收入《戏曲选》第一册及《中国地方戏曲集成#8226;河北卷》,影响非常大。   《潘杨讼》借鉴的传统剧目来源是老调传统剧目《下边庭》《调寇》《夜审潘洪》,河北梆子《掰箭会》以及京剧,川剧《参御状》《密松林》等有关剧目情节。《空印盒》的改编来源于丝弦传统剧目,无确切文字记载,只能推断其改编蓝本可能是现存的丝弦传统剧目《杭州失印》(又名《空印盒》)和《何文秀赶考》(又名《空被套》)。此外还有很多其他剧种的传统剧目与《空印盒》的内容相仿,如越剧《何文秀》、河北梆子《胭脂褶》、京剧《失印救火》、武安落子《抱灵牌》①等,基本可以推测毛达志要么改编《空印盒》之前就已熟谙大量不同剧种的传统剧目,要么在改编这部戏的同期关注了所有相关题材的传统剧目,都能不同程度地证明改编者的传统戏剧知识积淀深厚。所以,立足本剧种特点的前提下,参考借鉴传统戏曲剧目,同时注重突出作品的戏剧性和文学性,是成功再创作传统剧目的必要基础,这一点《空印盒》尤其出彩。演出成功后,当时全国很多兄弟剧种都曾尝试移植该剧,但是《空印盒》的剧种特色过于鲜明,移植很难取得同样的成功,虽然在戏曲移植传播方面留下了一些遗憾,但从侧面更印证了丝弦《空印盒》独特的剧种个性。改编后的《潘杨讼》和《空印盒》之所以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和艺术影响,绝非空穴来风、无源之水。      二、确立中心语汇,夯实叙事构架      中国传统美学影响下的文学作品一般都会洋溢着“邪不压正”这样的中国传统道德理念。“正邪二元对立――斗争――一元大统”的叙事结构,不仅能够满足中国不同受众群的道德评价和审美心理,而且符合中国传统戏剧张力的营造习惯。只是针对传统戏曲改编工作来说,这种叙事结构的紧实,需要在创作前确立剧作的中心语汇,并围绕该语汇夯实符合现代性审美习惯的叙事构架。   《潘杨讼》的前身结构完整,人物丰满,涉及到的戏剧冲突主线是潘杨两家的私人恩怨和忠奸斗争,其间又混夹着赵德芳与赵光义的皇族恩怨、呼丕显和潘洪的智斗角逐、寇准和赵德芳分别立足官方和检方的掣肘等戏剧冲突,如果只是将这些矛盾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