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北京有座“亚洲书库”.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前北京有座“亚洲书库”.doc

百年前北京有座“亚洲书库”   澳大利亚冒险家在王府井创立“亚洲书库”      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1862年―1920年)出生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的吉隆,从青年时代开始,他就喜欢上了旅游探险,曾先后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1894年,莫理循只身一人来到中国,他身穿中国长袍,头戴瓜皮小帽,怀揣18英镑,从上海出发,徒步穿越了中国西南的四川、云南两省,最终到达缅甸仰光。在这段历险的基础上,莫理循完成了著作《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此书在英国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强烈反响。伦敦《泰晤士报》因此聘请他为该报驻中国记者。   1897年,莫理循以记者的身份再次来到北京。此后,他在中国工作了20多年,走遍中国10余个省份,成了地地道道的“中国通”。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为增进与英国的关系,他聘请莫理循担任中华民国政府第一位政治顾问,年薪3500英镑。莫理循出于对中国的好感,辞去了《泰晤士报》驻华记者的职务,进入北洋政府工作。   从担任《泰晤士报》驻华记者伊始,莫理循就开始用敏锐的眼光观察中国社会。他发现,在中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北京城里,除了几个私人藏书家外,还没有一家像样的图书馆,特别是社会上自然科学书籍奇缺,这与一个文明古国的都城极不相称。于是,他产生了创办图书馆的想法。此后,他利用各种渠道,开始有计划地、系统地搜集图书。仅仅几年的时间,他就建成了自己的图书馆。此馆被外人称为“莫理循文库”,莫理循自己却称之为“亚洲书库”,因为他要建一座在亚洲首屈一指的图书馆。“亚洲书库”坐落在王府井大街,位于皇亲溥伦的府宅里,这也是莫理循刚来北京时租用的住房。      莫理循借钱添置2万册图书“亚洲书库”名扬海外      莫理循经营“亚洲书库”可谓用心良苦,当时有许多图书价格很高,莫理循有时要欠债购买这些图书。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亚洲书库”的规模越来越大,声誉也越来越高,其中收藏的书籍、文献、史料达2.4万余册,还有110多种报刊以及1000多种画册和图片资料。这些图书来自中、英、法、德、俄、荷、意等十几个国家,内容不仅涉及中国,而且还涉及中亚诸国、日本、印度、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等国家,门类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历史、地理、文学、法律、美术、地质、矿物、医药、娱乐等,对当时的学者们深入研究亚洲帮助很大,“亚洲书库”也由此而得名。这些图书中有很多是珍品,如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又名《马可?波罗游记》),这里就藏有40多个最古老的版本;各国关于日俄战争的图书,这里藏有500多册,弥足珍贵。“亚洲书库”还藏有一些关于中国动植物的图书,也十分罕见。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称赞莫理循“熟悉中国政治社会情形,对于当时政要之履历、志趣、能力、弱点、党派、交游、嗜好等项,知悉详确。对于中外时局,观察敏锐,分析细密,有‘活的中国百科辞典’之绰号”,他还认为“亚洲书库”藏书“最为丰富”,堪称“东亚第一”。   莫理循并没有垄断这些精神财富,他十分欢迎中国的知识分子到“亚洲书库”来阅读,也接纳欧美学者来此从事东方学研究。一些来访者受益匪浅,归国后在媒体上大力推介该书库,使莫理循及其“亚洲书库”名扬海外。      为回国治病转卖藏书,“亚洲书库”易主日本      1916年6月,袁世凯在全国人民的唾骂声中死去,莫理循又先后效力于大总统黎元洪、冯国璋和总理段祺瑞。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于是想返回英国治病,但“亚洲书库”却令他割舍不下。经过一番考虑,莫理循决定将“亚洲书库”出让。他公开表示愿意将书库卖给中国政府、学术团体或个人。但当时的中国动荡不安,忙于争权夺势的北洋政府里根本无人关心和重视文化事业。而团体和私人中的有识之士苦于囊中羞涩,无力购买。消息传到美国,各名牌大学深知“亚洲书库”的价值,纷纷联系收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表现得最为积极,争相报价,加州大学的报价高达3.5万英镑,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然而,莫理循最大的愿望是将书库留在中国,最低限度也要留在亚洲。   恰在此时,日本横滨正金银行总裁小田切万寿之助来到北京办事,听说此事后,立即委托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院长上田万年到书库评估,上田发现这是一批无价之宝,当即决定收购。小田和上田回到日本后,极力怂恿三菱大财阀岩崎小弥太出资收购“亚洲书库”。岩崎的父亲素来珍爱东方文化,特别钟情于中国史籍,曾高价收购过中国旧藏珍籍,他以中国宋、元图书为主建立的“静嘉堂文库”,藏书达25万册。深受父亲影响的岩崎也对中国文化兴趣浓厚。因此,岩崎决定以美国人所出最高价3.5万英镑购买“亚洲书库”。他托人到北京与莫理循商谈,莫理循对价格没有异议,但提出三个条件:藏书必须永久保存;图书馆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