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探讨.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探讨.doc

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探讨   摘要:指出了石质山地具有干旱、贫瘠和土层薄等特点,其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分析了其合适的造林栽植技术和适宜树种的选用,结合笔者对石质山造林的长期实践,从改土、保水、选树、保苗及抚育各环节入手,对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石质山地;造林;关键技术      收稿日期:2011-04-02   作者简介:张宋英(1969―),女,广东紫金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技术及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6-0116-02   1 引言   石质山地主要包括石灰岩质山地、山体裸露山地和普通石头山地;山脊和高海拔山地上坡也具有相似性。石质山地由于其特殊性,普遍存在立地条件差、土壤干旱、土层薄瘠、适生树种少的情况。在石质山地造林中如果采用常规造林方法,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难以郁闭成林。为解决石质山地的造林难题,除常规的造林技术外,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从改土、保水、选树、苗木处理、栽植和抚育等方面入手,从而保证造林成功。   2 石质山地造林技术分析   2.1 改土技术   土壤改良主要对土层薄瘠或酸碱度方面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土壤改良包括开挖种植穴、回填客土、化学改土(如施有机肥和土壤改良剂)、生物改土(如施用土壤活化微生物菌肥)等。开挖种植穴要求尽可能利用山地的具体情况,选择较为平整或土壤土层较厚的地方,开挖明穴,整地要保证一定的深度,以在栽植时达到适当深栽的要求。保证整地深度,也可以有效地增加树盘吸水、蓄水能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而适当深栽,目的是更好地保持根系水份,促进其成活。整地技术中,在覆土环节对于本身有适宜种植的土壤的,可直接将穴四周土壤回填。暗穴则按株行距要求垦穴,长宽深一般为67cm×50cm×27cm,穴唇“鸦鹊口”,穴内土碎,石块、树根、草头捡净,穴面反倾斜。   为保证穴土有足够的水分植树,穴面靠近穴壁处要求开小穴蓄水。对于本身适宜种植土壤较少的,采取回填客土的技术,客土宜为黄泥土和火烧土的混合土。覆土时应采用反倾斜状并且挖蓄水小穴,不能覆成馒头形,以增加穴的蓄水能力。覆土时适当混加保水剂等,可改善土壤性质,保证穴内水分保水及释放平衡,增加土壤含水量。也可施用生物有机肥、土壤活化微生物菌肥和其他生物肥,以改善土壤性状,为树种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2 苗木选择与处理技术   苗木选择一般要求采用容器苗造林,特别是无纺布容器苗。采用容器苗能保证苗木根系与营养基质完整,抗旱性强,无缓苗期,造林成活率高。容器苗在苗圃地中,还应该是进行过移床的苗木,苗木根系不能穿透苗床土层。容器苗最好采用无纺布容器苗可直接栽植,效果最好。塑料薄膜容器苗造林时要注意剥掉容器或撕掉容器底部,脱掉的塑料薄膜要回收防止污染环境。苗木处理技术首先要做好苗木保护工作。在苗圃地起苗前要选择合适的阴雨天气进行起苗,起苗前对苗木合理渠灌,以保证苗木有充足的水分。   (1)浸根技术,即在造林前对裸根苗木根系进行24h左右的浸水处理,提高苗木含水量、增强苗木活力。   (2)采用黄泥浆蘸根技术。根据实际需要在泥浆中加入适量菌根制剂、磷肥、生根粉或根宝,在上山栽植前对裸根苗木根系进行蘸泥浆处理,保证根系全部受保护,并增强根系与土壤的粘合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   (3)苗木修剪或截干技术。对造林的?根苗适当修剪根系以使栽植时不窝根,对苗木枝叶适度修剪以减少树体的蒸腾量。对一些萌生能力强树种,采取截干措施。   (4)生长调节剂技术。采用ABT生根粉、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 (GGR)、萘乙酸、吲哚乙酸等生长调节剂处理苗木根系,增强苗木活力和抗逆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对于容器苗处理,造林前要进行适当的浇水,保证容器苗的土球或基质有合理的含水量,提高造林成活率。   2.3 栽植与保水技术   应适时栽植,在冬末春初雨后穴土湿透时进行,造林季节最迟要在春季清明节前完成造林。?根苗种植靠穴壁栽植,要求深栽、根舒、踩实、种直、不窝根、不反山,植后覆松土。营养袋容器苗栽植,在栽植前营养土淋透水,栽植时一手轻压营养土,一手将营养袋完全撕掉(无纺布袋可不用撕袋),靠近穴壁栽植,深栽、压实、种直、保持营养土完整。适度密植。适度密植可以增加苗木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提早郁闭。采用覆盖造林技术。植苗造林时,采用农用塑料薄膜(最好选用可降解地膜)、杂草等,对造林幼树的树盘盘进行覆盖,覆盖面积一般要大于栽植穴1倍左右;可有效减少蒸发,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栽植时施用吸水保水剂,提高土壤蓄水保水能力,保持幼树生长所需水分的均衡供应,有以下方法,包括水凝胶蘸根造林,即将保水吸水剂加水稀释到0.1%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