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不见的推手.doc
看不见的推手
我们心知肚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却做着另外的事情。
素质教育是大家的共识,也是近年教育部门一直倡导的。毕竟孩子的未来成才由多方面因素决定。不可否认,很多学校和家长在心里明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身不由己地走上“唯分数”的道路,搞得孩子、家长疲惫不堪,学校无所适从。
攀比之风盛行
在目前还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里,家长更多关心孩子在学校的成绩,看重孩子们能考多少分,这无形中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攀比的动力。有一家长告诉笔者,孩子如果能考到第几名考过谁谁,他就会奖励孩子。殊不知,孩子也因此将分数看成最重要的事情,其他都免谈。更有一家长说,我不在乎你考多少,只要你比某某强就行。
言为心声,家长的潜台词告诉孩子:你要比某某强。这就是一种攀比。某中学张老师说,家长攀比现象是很普遍的,开家长会,家长们最关注的还是孩子们的分数,以及孩子成绩在班级的位置,无形中家长们是强化“唯分数论”评价体系的支持者。
新疆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乌市高级中学心理教研室主任严林峰说,这些往往造成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脱离实际,忽略了个性化差异,更会造成亲子障碍,学生对家长产生逆反等一系列问题,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现行评价机制中的对策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某重点中学老师说,他们学校也会搞一些才艺大赛等所谓素质教育的活动。活动搞完了,也就没事了,对学生没有什么影响,学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学生还能做什么呢。某业内人士说,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之所以没有打动学生,重要的是设计不到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因为现行德育教育对学生情感层面、意志层面、行为干预的比较少,学生对此类活动没有大的触动,这是必须花大力气去做的事情。以现在学校的教师评价体系来讲,现行教育模式太浮躁、太功利,所以类似的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的东西太多,学生不愿意去做,也没必要去关注了,那么素质教育又何从谈起呢?
体系不改,负担难以减轻
为了让孩子挤进名校,张锋一肚子怨气。他说,当前,取消小升初统一考试、控制上课时间和作业等措施,看似为孩子们“减了负”,然而实际情况远非人们想像的那样,一些名牌中学为了获取优秀生源设立了诸多“门槛”,张锋说,他的孩子不在名校学区内,就要有诸如奥数获奖证等证书,这样被录取的机会就大一些。可是张锋为了让孩子攻克这些难关进入名校,牺牲了孩子和大人的周末时间,送孩子去参加培训。有的孩子从上学到小学毕业短短几年要积攒一大摞奥数等证书,“减负”的效果全都体现在了孩子参加培训的负担上。还有一些介于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准重点中学”,也设了“门槛”。就这样,优秀生源从上游下来经过几道闸门后,到了下游,也所剩无几,少数生源占有大量优质教学资源,而广大普通生源却没有这样的机会,造成优质教学资源配置上的人为不均。表面上是利益驱动,深层次依然是现行评价体系没有改变造成的。
这样下去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自杀的极端案例也屡屡见诸媒体上。众多家长提出,目前教育资源严重失衡,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缺乏,为了让孩子上好的学校,只能培优、上奥数班。升学、上名校的逻辑形成了一个紧密的“连环套”,套住了孩子本该幸福的童年。
荆楚网网民“李卉云”认为,仅仅靠改变考试方式、减轻课业负担是不可能让孩子和家长们“得救”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改变教育成果评价体系,推行真正的素质教育。对孩子的考评标准要多元化,不仅依靠考试成绩、奥数证书,更多地参考课外活动、兴趣特长、志愿服务等。要彻底改变“干校一律”比拼升学率、获奖率的状况。
体制不改。创造性思维遭扼杀
有家长告诉笔者,孩子去了幼儿园后,老师肯定不会对一个小孩有多少耐心,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热情会在老师的冷默中慢慢熄灭。中国的教育不就是这样的吗?不是中国的孩子天生没有创造力,而是被学校教育所扼杀,从上幼儿园就开始了,去看看幼儿园里那些坐得整整齐齐规规矩矩的孩子,老师的要求就是:老师在讲课时不能随意提问,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你老老实实听老师讲课,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那就是好孩子。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老师在管理上方便多了。但却是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有家长说,市里诸多幼儿园也引进了“蒙氏”等具有国外幼儿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但是老师还是用老方法教学,被家长们戏称为“外国理念,中国教法”,实质上还是老一套。
就算幼儿园推广了新教法,但是一些家长认为,现行幼儿园推行的教法与小学缺乏衔接。从家长角度来讲,孩子进入小学就等于走进一个竞争的怪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家长们的紧箍咒。有家长苦恼地说孩子的创造力、想像力都让位于孩子的考试成绩、分数,让位于没有改变的“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
有网友说,太多成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百威英博:酿造更美好世界.doc
- 百岁人未老 登顶不畏寒.doc
- 百岁老人和20个“兵儿子”的故事.doc
- 百年前北京有座“亚洲书库”.doc
- 百年滇越铁路的徒步日记.doc
- 百年老矿推行绩效管理方式的研究.doc
- 百年足球村访记.doc
- 百年铁路上的法国香.doc
- 百老汇 外百老汇 外外百老汇.doc
- 百花山夏季观赏野生花卉资源在园林中的开发与应用.doc
- 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4课《小马过河》教学设计.docx
- AI赋能产出导向法英语教材编写实践研究.docx
- 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破解题海迷局,培育真实问题解决者.docx
- “唯分数”怎么破?柯政教授发文探析学生评价改革.docx
- IEA发布2023TIMSS结果材料.docx
- “读后续写”题型是否适合高考——基于测评学基础的分析.docx
- 学校校风校纪暨学生行为规范专项治理实施方案.docx
- DBJT_15-114-2016_地铁节能工程_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ocx
- CECAGC+4-2009+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咨询规程.docx
- DGJ32 J157-2013 居住建筑标准化外窗系统应用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