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父亲——我与《论语》的缘起.docxVIP

关于父亲——我与《论语》的缘起.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父亲——我与《论语》的缘起 2017-04-14 05:15 来源: HYPERLINK /gmrb/html/2017-04/14/nw.D110000gmrb1-15.htm \t _blank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此文为《于丹〈论语〉心得》新版自序,有删节,该书即将由三联书店出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十年前讲《论语》心得时,对这么熟悉的句子并无特别心得;而今默默念起,竟觉惊心动魄。流光如同显影液,把生命深处那些隽永的意味一层层显示出来,渐次清晰,它们静默而执拗地排列在那里,让人恍然明白了关于自己的一些谜底。   《论语》之于我,到底是怎样的缘起?终究有怎样的意义?每每我独对一壶清茶、一炉沉香的时候,这个问题就会和氤氲的茶气和缭绕的轻烟纠缠在一起,然后,我就会想起父亲。   (一)   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父亲已经下放了。当时,父亲在北京市委工作,下放在密云,母亲在北京市财税局工作,下放在通县,一个月我也未必能见上他们一面。最早听见“论语”这个词,就是在难得的一次团聚里。   父母带我去参加一个聚会,忽然见到那么多陌生的大人,我惶惶然。父亲一手抱起我说:“丫头,《论语》上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么多人里,有不少叔叔阿姨都是好老师呢,你自己去看看谁能当老师,回来告诉爸爸。”我转了一圈回来告诉父亲:“有个特别好的阿姨总是照顾我和别的小朋友,她肯定是老师;有个嗓门特别高的叔叔随地吐痰,他肯定不是老师。”父亲说:“是呀,阿姨那么好,你要像她那样对别人,这就叫‘见贤思齐’;那个吐痰的叔叔呀,其实也是‘老师’,因为你要提醒自己不能像他那样做,这就叫‘见不贤则内自省’。”他又说:“公共场合有人监督,别人一提醒,吐痰的人就会改正。可是没人监督的时候自己能不能做到‘君子日三省乎己’呀,这就叫作君子‘慎独’。”父亲讲的这些道理我似懂非懂,但它们一点点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印象里,爷爷家规矩很多。不用说吃饭时必定是爷爷奶奶上了桌大家才能动筷子,就是父亲这位长兄回家,我的叔叔姑姑们也要起立问上一句“大哥回来啦”。父亲告诉我,这就叫作“孝”与“悌”。   父亲还告诉我,一位叫曾国藩的湖南人说过:看一户人家的门风如何,主要看他家孩子能不能做到三件事:每天早起、爱干活儿、爱读书。在早起这件事上,因为父亲不常在家,我被姥姥宠溺得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干活和读书这两件事父亲是不肯让步的,“有事弟子服其劳”,是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我的记忆中,劳动是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譬如扫地。父亲教我握了笤帚,一定从屋子靠窗的一侧左面的角落扫起,一笤帚挨着一笤帚,中间不能有疏漏的地方。各个屋子扫下的尘土,一律扫到厨房门口,那里有个三四毫米的小落差,恰好把簸箕的边缘卡住,灰尘便完整利落地扫进了簸箕里。扫完之后,才可以用墩布擦地。而今,家里亮锃锃的木地板已经用不着笤帚了,我惆怅地想起当年那些关于劳动的仪式,果然如同纳兰词的滋味,“当时只道是寻常”。   (二)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长方形的脸上架一副长方形黑框眼镜,中山装总是系住最上面的一粒领扣,即使心里宠爱我这个四十岁才抱上的独生女儿,也很少把感情流露出来。   父亲做人是约束而节制的,他的爱同样约束而节制。   父亲的生日是农历十一月底,正是冰天雪地之时。他六十大寿那天尤其冷。中午,我用师范生的助学金买了一个奶油蛋糕,夹在自行车架上怕掉了,挂在车把上怕歪了。只好左手拎着蛋糕盒子,右手扶着车把骑回家。一路下来,寒冷透过毛线手套,硬邦邦地刻在骨节里。   我兴冲冲地把蛋糕放在桌上:“爸,等我晚上放学咱们吃蛋糕过生日啊!”   “蛋糕都是你们小孩子喜欢的东西,买这个干什么?”父亲淡淡地一笑,言辞也是淡淡的。   晚上回到家后,虽然全家只有我们三个人,捧着蛋糕祝福父亲的那一刻也其乐融融。   十六年之后,父亲辞世,陪着母亲闲聊天儿的时候,我才知道那个寿诞日里藏着一个秘密。   原来,那个下午我去上学不久,家里来了一位老朋友的儿子,父亲一向喜欢这个阳光大男孩儿,便指着桌上没拆开的蛋糕说:“你姐姐买的这个,我也不爱吃,你拿去吧。”胖小子欢天喜地就拎走了。   下午,父亲突然开始围上围巾,穿上大衣往外走,嗫嗫嚅嚅地对母亲说:“我做错事儿了,丫头给我买的生日蛋糕,不爱吃也不能给人呀,快帮我想想是什么牌子的,蛋糕什么样子……”   母亲说,那个寒冷的午后,老两口儿像侦探还原现场一样描述着关于蛋糕的种种特征,然后父亲骑上自行车,沿着西四西单那一路挨家寻找,终于赶在我放学前一小会儿拎回了一盒相似度极高的蛋糕。   这件事情让父亲暗中颇为得意。从西四到西单,这是父亲带我逛书店最熟悉的线路,他居然在这里选对了一个可以瞒过我的蛋糕,这比吃蛋糕

文档评论(0)

orhchv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