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芍”与“赤芍”的分化与应用初探论文.doc
“白芍”与“赤芍”的分化与应用初探论文
【摘要】 “白芍”和“赤芍”现在分别应用于临床,但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方,多年来已备受关注。该文通过对芍药属野生种分布、栽培历史、“芍药”炮制方法发展等方面的考察,认为历史之“芍药”与现在的“白芍”同源,“赤芍”只是前者加工与炮制方法发展中的衍生应用之一。
【关键词】 白芍;赤芍;炮制;分化
“白芍”和“赤芍”现在分别应用于临床,但在《伤寒论》及中国早年传统方剂中只有“芍药”之称,如何正确理解和利用这些传统方.freel海拔的山坡、草地、林下及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及甘肃、宁夏、四川等地海拔1 000~2 300 m的山坡草地。为亚洲特有种,朝鲜、日本、蒙古及西伯利亚也有分布。本种在我国分布范围仅次于草芍药,但却在芍药属中栽培历史最悠久,是中国芍药品种演化的唯一种源,对世界芍药品种形成影响最大,也是“白芍”药材长久以来主要药源种,其野生植株根亦作“赤芍”药用。
1.2 草芍药P. obovata Maxim. 南起我国湖南西北部、四川东南部,北至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西起四川汶川,东至日本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该种是中国野生芍药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四川东南部、贵州遵义、湖南西部、江西庐山、浙江天目山、安徽、湖北、河南西北部、陕西、宁夏南部及山西、河北、辽宁、吉林等15个省、区海拔800~2 000 m山坡草地及林缘都有大量野生资源,部分地区作“赤芍”药材的药源种。
1.3 美丽芍药P. mairei Levl. 分布云南东北部、贵州西部、四川中南部、甘肃南部、山西南部等地海拔1 500~2 700 m的山坡林缘阴湿处。根有行瘀活血止痛功效,部分地区药用。
1.4 川赤芍P. veitchii Lynch. 分布于四川西部2 650~3 700 m海拔的山坡林下,西藏东部、青海东部、甘肃及陕西西南部海拔1 800~2 800 m的山坡疏林下。本种观赏价值较高,根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经,现行《中国药典》规定可作“赤芍”入药,但并不是主源种。
1.5 另外5种分别是:山芍药P. japonica(Mak.)Miyabe et Takeda 分布中国的东北及日本,又名日本芍药。多花芍药P. emodi ant. 分布于我国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及天山山区1 000~2 000 m海拔林下、山坡草地及阴湿山坡。中亚东部、西伯利亚、蒙古地区也有分布。新疆芍药 P.sinjiangensis K.Y.Pan 仅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区1200~1800m海拔的针叶林下。
2 芍药栽培历史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芍药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和多样化中心,也是栽培品种起源与演化的中心。秦朝时期(公元前221~206年)芍药就已普遍栽培,但牡丹芍药不分,皆称芍药。至东汉末年(公元25~220年)才将草本者称芍药,木本者称牡丹(木芍药)。此期进入人们生活或观赏或传情或药用,还都是以野生芍药或牡丹为主,且栽培牡丹长于芍药。魏晋时期(公元265~589年),牡丹和芍药被大量引种栽培于宫廷作观赏。至唐代(公元618~907年)已举国尊牡丹为花王,崇芍药为花相,二者并称“花中二绝”。自宋代(公元618~907年),以芍药P. lactiflora为起源种,各地引种栽培,驯化改良日盛,优良品种频现。因“扬州土壤肥腻,与本草唯宜”,所以“广陵(扬州)芍药自他方移来种植者,经岁则盛,有十倍之初”,那时扬州不仅已经成为芍药的种植中心,而且品种繁多,影响久远:“扬州芍药,名于天下,与洛阳牡丹,俱贵于时”,人们对芍药的观赏改良热情空前高涨。在此后的历史长河中此情一脉相承,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现身世界各地,芍药以其顽强娇艳遍植大江南北。后市多有《芍药谱》传世,记录品种多时可达100多种,单瓣、复瓣、起楼,姿态百韵;红色、紫色、白色、黄色,姹紫嫣红。现在,二花不仅已成为我国品种齐全、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代表花卉,而且还是传统中药丹皮、赤芍、白芍的药源。
3 “白芍”与“赤芍”的分化与应用
东汉张仲景立著《伤寒杂病论》(公元206年)113方中有三十余方配伍以芍药,使用范围广泛,阴证阳证、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均有所用。同时期《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 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3]。此中仅记载了芍药的性能功效,但没有涉及药物的具体产地,采收时间,炮制方法,品种鉴定等内容,就当时芍药的栽种状况来看,药源应多是野生芍药的根或性状同野生的家种品的根。但《金匮玉函经》中见芍药有“刮去皮”[4],《注解伤寒论》中亦载有“切”等简单记述[5],说明当时所用并非现之“赤芍”。
南北朝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公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