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退化红壤的恢复治理模式和措施体系
(一)侵蚀红壤的肥力功能恢复及治理模式
恢复与治理侵蚀退化红壤的关键,应从水土流失区整个生态系统着眼,统一规划,寓水土保持于水土资源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之中,把各种有效措施进行合理组合和配套组装,特别要强调把养殖种植业配套作为恢复重建的措施,强调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采用强化综合措施,方可收到明显效果。
1、对侵蚀退化地的保护治理
一方面,对侵蚀坡面采取7项治理工程技术措施,包括在山丘坡面开挖水平台地;在薄土层坡面开挖鱼鳞坑;在切沟床内建谷坊;崩岗壁削坡筑阶;建环山竹节沟、撩壕和建沉砂池等。另一方面,结合工程措施在坡面上应实施生物措施,栽植乔、灌、草植物。此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合理匹配,植物种类的选择都很重要。只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才能为水土资源恢复发挥最佳效益。
(1)第四纪红粘土区的侵蚀劣地治理模式(江西余江)。
该区为浅丘的边坡地形,由于人们铲草皮等不合理活动,植被严重破坏,并形成严重的切沟侵蚀。年土壤流失量达每平方公里7000吨以上。植被快速恢复重建的程序是:在陡坡面挖营养穴栽植胡枝子和刺梨;在沟床内用红石层层建谷坊或栽植紫穗槐作生物谷坊,谷坊内栽胡枝子和象草等;在陡坡面开挖水平台地,其内栽植刺槐和草类等;对于一般较平缓的坡面栽植胡枝子和多花木兰;与此同时,组合成如下的植物群落结构:马尾松-木荷-胡枝子-马鞭草群落;刺槐-胡枝子-垂叶画眉草群落;刺槐-多花木兰-百喜草群落;樟树-胡枝子-百喜草群落;桉树-胡枝子-象草群落;柏木-多花木兰-垂叶画眉草群落;百木-胡枝子-香根草群落等。在条件较好的地方,用以栽植板栗,油桐等经济作物,日前均长势良好。通常在栽植3~5年以后,可形成乔、灌、草多层植被结构,水土流失得到根治、退化土壤的肥力也得到恢复重建。
(2)花岗岩区侵蚀退化土壤肥力的恢复模式(广东博罗)。
在严重侵蚀退化的白沙土上,采用强化恢复措施,亦可在短期内使土壤形成生产力,以栽果树为例,其措施是:搞好坡面的水土保持和水平台地的修建;按栽植规格挖大穴(长、宽、深为50×50×60~80cm),并在秋冬季,每穴放稻草10kg或垃圾肥30kg,钙镁磷肥0.5~1kg与土拌均、春季将果树栽植到安全深度;地表栽植豆科绿肥或豆科作物并必须施用磷肥(每亩25~50kg)和少量氮肥;每棵果树每年需施用腐熟农家肥10~20kg,磷肥0.5~1.0kg,随果树的长大而用量增加;在果树产果期,每棵树每年应施高质农家肥40~50kg,磷肥10~15kg,尿素10~20kg和适当补充钾肥;并随产果量的增加,肥料施用量也需相应增加。
2、红壤低丘岗地退化红壤治理的立体种养模式
退化红壤治理的“立体”种养模式,是整个红壤区的治理方向。
80年代中科院在江西建立的“红壤生态试验站”即开始进行了红壤退化恢复重建研究,近14年来着重探讨了“红壤立体种养模式”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农业生态效果。
中科院红壤站的“顶林、腰果、谷农、塘渔”即为典型的立体种养模式:即丘顶以林为主,种植马尾松、湿地松等用材林、水保林;丘岗中部种植经果作物,如板粟、甜柿、柑桔、花生、油菜等;坡麓种水稻、玉米等粮作与饲料等;池塘则以养鱼为主。在每一部位则实行间、套混作的地块立体布局,如农林、果农、农(果)肥间作混作等。在养殖方面实施猪―沼―鱼(珠)和牛、禽(食草)-沼(气)-鱼等食物链养殖配置。这种“种养循环”布局,所涉及的立体农业模式约有60种,通过对各亚系统中各模式的结构、功能和效益进行比较和论述,初步筛选出一些较好的模式组分;林草亚系统以阔叶林和混交林较好;果作亚系统以柑桔(奈李)+花生-绿肥、早稻-小麦和玉米-大麦较好;农田亚系统以稻-稻-肥和稻-稻-油(麦)较好;养殖亚系统以猪-草-鱼食物链模式较好。
这些模式可以组成4种优化的立体农业生态模式:阔叶林-柑桔、奈李(+花生(旱稻)-绿肥)-玉米-大麦-稻-稻-肥-鱼-猪-草;混交林-柑桔、奈李(+花生(旱稻)-绿肥)-玉米-大麦-稻-稻-油(麦)-鱼-猪-草;阔叶林-奈梨、柑桔(+花生(旱稻)-绿肥)-旱稻-小麦-稻-稻-肥-鱼-猪-草;混交林-奈梨、柑桔(+花生(旱稻)-绿肥)-旱稻-小麦-稻-稻-油(麦)-鱼-猪-草。实行立体种植模式总体经济效益比传统模式增加0.53~0.84倍,劳动生产力高5.3~8.0元/天,成本与传统模式大体相当,其中以2、4模式最优,说明只有高投入才有高效益。
在对各亚系统进行优化的同时,建立了综合配套技术,如果园改造、低产田改造、低产塘库渔业增产等技术,促进红壤农村经济发展。
(1)果园综合改造技术
余江县洪湖园艺场31.3hm2柑桔产量长期徘徊在20~25万kg,产量低于7500kg/ hm2,且病虫害多质量差,甜度不够。为此,制定综合技术方案:首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