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电子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电子教案精要

四年级语文上册电子备课表 第六单元 “人间真情” 主备:刘涛 使用人:管忠艳 2014年11 月 9日 教 材 分 析 本单元几篇课文围绕“爱”这一主题而展开,这组教材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古诗两首》表现了朋友间真挚的爱,《搭石》体现了乡亲们纯朴的爱,《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展现了爱的奇迹,《卡罗纳》诠释了爱的真谛,《给予是快乐的》阐释了爱的哲理。这一篇篇充满人间真情和爱意的课文一定会拨动学生爱的心弦,激起仿效的意愿。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将感受爱,体会到爱的力量,并懂得如何去爱。 教 学 目 标 1.认识25个生字,会写30个生字,正确读写39个词语。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5.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6.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7.看图作文,要求学生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画,并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 教学 重点 1. 品尝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难点 分析文章内容,感受人物特点,体会文章的写作特点及表现手法。 教学 时间 20《古诗两首》 2课时 21 《搭石 》 2课时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课时 23《卡罗纳 》 2课时 24《 给予是快乐的 》 2课时 《语文园地六》 4课时 20古诗两首 第 一 课 时 主备: 刘涛 使用人: 2015年11 月 9 日 教学内容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 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的能力。教师点拨辅导的教学方法。学生自读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引导学生理解: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诗意: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文档评论(0)

105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