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2-1种群及基本特征-修改后重点讲义
1.探究原理 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基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作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 2.探究目的 初步学会酵母菌等微生物的计数以及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绘制。 3.探究步骤 (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 (2)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 (3)将试管放在25 ℃条件下培养。 (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 4.表达和交流 (1)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右图所示曲线。 增长曲线的总趋势是先增加再降低。 原因是在开始时培养液的营养充足、 空间充裕、条件适宜,因此酵母菌大 量繁殖,种群数量剧增;随着酵母菌数量的不断增多,营养消耗,pH变化等,生存条件恶化,酵母菌死亡率高于出生率,种群数量下降。 (2)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因素可能有养分、温度、pH及有害代谢废物等。 【典例】?依据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化”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学生的部分实验操作过程是这样的: ①从静置试管中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记录数据; ②把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冰箱中培养; ③第七天再取样计数,记录数据,统计分析绘成曲线。 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2)利用计数板可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直接计数。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样品就滴在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 mm3。现将1 mL酵母菌样品加99 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滴在盖玻片边缘,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现观察到图中所示a、b、c、d、e 5个中方格80个小室内共有酵母菌44个,则上述1 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菌体________个。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数值,减少误差,你认为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 答案 (1)①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再吸取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②应将酵母菌培养液放置在适宜温度下培养;③应连续七天,每天观察、取样计数并记录数据。 (2)2.2×108 多取样、取平均值 5.(2011·海南单科,2)关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酵母菌既含有核基因,又含有线粒体基因 B.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经主动运输运到细胞外 C.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在培养早期呈“J”型增长 D.碳源充足和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不同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 解析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既含有核基因,线粒体中又含有质基因;酵母菌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CO2和酒精,两者均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的早期,资源和空间充足,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碳源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大于碳源不充足的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答案 B 【训练】?(2009·江苏)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Ⅰ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解析 A项中,4个试管中最初环境适宜,所以都经历了“J”型增长;B项中,最初的条件不同,达到K值不会同时;C项中,培养液体积Ⅱ和Ⅲ不同,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应大于试管Ⅱ;D项中,Ⅱ和Ⅳ中培养液相同,Ⅳ中起始酵母菌数大于Ⅱ,所以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答案 B 3.(2010·海南卷)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 年龄期 个体数 甲 乙 丙 幼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400 400 老年期 2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解析 甲种群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其年龄组成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数量相当,其年龄组成为稳定型;丙种群幼年个体较少,老年个体较多,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答案 A 4.(2010·福建卷26)棉蚜虫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 调查日期 (月-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棉蚜数量 (只/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hotoshop实验指导书..doc VIP
- 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微积分的创立与发展++课件-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pptx VIP
- TPM全员生产维护培训课件(课件-36张).ppt VIP
- 《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复习测试卷附答案.doc
- 一种铁电负电容晶体管的电路仿真模型及建模方法.pdf VIP
- 《智慧化税费申报与管理》教案 项目八 资源税和环境保护税智慧化申报与管理.docx VIP
- 建筑法培训课件.ppt VIP
- 铜陵铜化集团招聘考试试题.pdf
- 食品抽检复习试题有答案.doc
- 2025年秋季《南京照相馆》开学第一课主题班会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