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之意象(一)(二)讲座内容实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古诗之意象(一)古诗之意象(一)我叫林东海,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我要讲的总题是古诗艺术大观。宋朝滕宗谅做巴陵太守的时候,给范仲淹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岳阳楼写一篇题记。 范仲淹给他写了一篇《岳阳楼记》,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为(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也像洞庭湖一样,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所以这里借“大观”二字为题,叫“古诗艺术大观”。这里所要讲的古诗艺术大观,也就是古典诗歌艺术的面面观准备讲六讲,即古诗之意象,古诗之比兴,古诗之格律,古诗之哲理,古诗之解读,古诗之吟诵。前三讲侧重于作者的创作艺术,后三讲则侧重于读者的鉴赏方式听了这六讲,对于古典诗歌的艺术的方方面面便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下面我先讲第一讲,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古今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什么叫“意象”?却不是很容易说清楚的,很难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义。查新编的《辞源》、《辞海》,都不见“意象”这个词条,只见《现代汉语词典》增设这个词条,解释说:“经过运思而构成的形象。”这样宽泛的说法,说了等于没说,还是没使人明白。为了深求甚解,便各有心得,言人人殊,无法定于一尊。我这里说的也只是个人的粗浅看法,仅供参考。“意象”一词是“意”与“象”的组合。“意”是主观的情思,是主体性的,这主体包括作者,也包括读者,因为读者是再创造的主体;“象”则是客观的形状,是客体性的,这客体包括自然界的景和物,也包括社会上的人和事,要知道,主体以外的人和事也是客观的存在,所以“象”应该说是有景象、物象、人象、事象。主体的“意”和客体的“象”在诗歌创作或鉴赏的过程当中,经过诗人和读者的构思,二者结合起来,合成一个创造或再创造的意境的一个基本要素,这就是意象。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说:“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烛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说的是根据声律和意象来构思诗歌的意境。我国的语言文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字词本身就包含着声律意象的基本元素,极富于诗性,最有利于创造各种意象和意境。然而,艺术构思是需要技巧的,古来说诗者,常标举所谓赋、比、兴三法。对三法的解释,历来不尽一致,大体包括叙事写景的描述手法,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烘托气氛的渲染手法。赋、比、兴之间不是对立的,也不是孤立的,在艺术实践过程中,三者往往互相渗透、交错为用的。正如郝敬在《毛诗原解》中所说的:“赋、比、兴,非判然三体也”。在诗歌发展史上,这些手法有一个不断创造、不断积累、不断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意象的构成首先是借助于赋法,然后由比、兴这两法加以深化,所以这里先讲赋法构成意象的一些妙法。意象是主客观的交融,也是对立的统一,应该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我要讲的就是意象构成对立统一辩证过程的几个实例,即意象与大小、意象与动静、意象与虚实、意象与反正四个例证,也许对于创作或鉴赏能有所启发。第一个问题,意象与大小。构思意象,往往抓住具体,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却可以在读者的脑海里唤起大境界,即所谓“以小景传大景之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说:“有大景,有小景,有大景中小景。‘柳叶开时任好风’,‘花覆千官淑景移’,及风正一帆悬,‘青霭入看无’,皆以小景传大景之情。”杜审言在《大酺》里头说“梅花落地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写的是春景风吹初开的柳叶,是小景物但是根据人们的生活体验,却可以联想到东风骀荡、春意盎然的整个春天景色。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说“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官淑景移”,写的是官员退朝的情况,香花美景,这像是写一般的小景物,实际却是表现了“皇恩浩荡”的大题目。王湾《次北固山下》诗“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江上水涨,和岸齐平,江中一帆,顺风而悬这是大景中的小景这小景使读者由风帆而联想到水阔潮平的大江,从江中舟行,又想到江流不尽这就是所谓“风正一帆悬”。写江水上涨,这个是一个大江,开阔的大江从江中的舟行又想到了江流不尽,这就是所谓“大景之情”。王维《终南山》诗“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登山进入到烟霭蒙蒙的山间,往往看不见烟霭,这是细微而真切的一种感受。不直说登上高山,只写出这种感受,也能使人联想到山高入云的大境界。这种以小见大,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不是视觉的体验,而是生活的感受;不是物质的图画,而是联想的意象。写社会生活的以小见大,也是借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细节,来表现重大的社会内容。比如杜牧的《赤壁》绝句:“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吴“二乔”,就是“桥公”“桥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诗中说赤壁一战,如果不是东风帮助了周瑜的火攻,灭了曹操的水兵,大乔、小乔都会被抓到魏都铜雀台禁闭起来。这首诗写“二乔”不曾被捉去,这是小事。宋朝许顗《彦周诗话》说:社稷存亡,生

文档评论(0)

5f2e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