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鱼纹彩陶盆 (2).ppt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1.简介 2.人面鱼纹的含义 3.用处 4.仰韶文化 5.半坡人面鱼纹盆”孵出”五福娃 人面鱼纹彩陶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葬具,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出土。人面鱼纹彩陶盆通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敞口卷唇,细泥红陶质地。盆内壁以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 其构图手法大胆夸张。人面成圆形,头顶上 三角形发髻高耸,加上鱼鳍形的装饰,显得威 武华丽。额的左半部涂为全黑,右半部下为黑 色半弧形,上面留出弯镰形的空白,或许是 当时的文面习俗。眼睛细而平直,鼻梁挺直,神态安详,嘴旁分置两个变形鱼纹,鱼头与人嘴外廓重合,加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在相对的人面之间还有两条大鱼同向追逐,鱼身及鱼头均成三角形,圆形鱼眼,虽寥寥数笔,却把鱼的形神勾画得具体而细微,斜方格鱼鳞,富有律动感,充满了气。整体图案显得古拙、简洁而又奇幻、怪异。   图腾说认为这一图案具有图腾含义,反映了原始人的图腾信仰和观念。至于这一图腾代表的 具体含义,有人认为这是半坡人通过绘制鱼纹来祈求渔猎丰收、生殖繁衍族丁兴旺,也有人认为这是半坡人将鱼 视为他们的祖先的表现,还有人根 据古籍记有人鱼互变的神话,而认 为变形的鱼纹代表人格化的氏族保护神——鱼神。此外,由于该人面鱼纹出现在夭折儿童瓮棺的棺盖上,也有学者根据《山海经》中某些地方曾有巫师“珥两蛇”的说法,认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人 面鱼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彩陶珍品。虽名为“盆”,但实际上是一件儿童瓮棺的棺盖。将夭折的儿童葬于陶瓮内,以盆为盖,埋入 土中,是仰韶文化常见的葬俗, 在考古发现中,并不鲜见,之所 以称其为珍品,全因为盆内壁那 神秘的人面鱼纹。 仰韶文化距今约5000-6000多年,遗址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渭河、汾河流域,包括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区,是中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庙底沟、秦王寨等类型代表了其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半坡类型彩陶以各式盆、钵、壶、尖底瓶多见;彩绘基本为黑彩,常见鱼、鹿、蛙、羊等动物纹、人面纹以及三角、宽带、波折、网格等几何纹。鱼纹是半坡彩陶中相对比较多见的题材。   仰韶文化彩陶纹饰的发展从写实到抽象,符合 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首先感受 到的是真实的世界,天上的鸟、水中的鱼、山上的树、地上的草, 无一不栩栩如生。进而,人类进一步认识到各种事物的不同本质和规律,于是出现了诸如从鱼纹到菱形、从花草到不同的弧形变化等各种各样从写实而来的抽象。因此,在欣赏彩陶所反映的远古艺术之余,还可以了解我们的祖先认识世界的过程。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文化。因第一个发掘地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仰韶村遗址而得名。距今大约7000-5000年。仰韶文化一直至今已发现上千处,分布在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以陕西省最多,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nrdu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