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之五表达技巧.pptVIP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兰溪棹歌 戴叙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5、虚和实 (1)中国画中的“虚”和“实”。 “虚”,指的是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 (2)诗歌中的“虚”和“实” 诗歌中的“虚” 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清,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虚像和空灵的境界。包括以下三类: a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b 已逝之景之境。 c 设想的未来之境。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 “虚实结合”或曰“虚实相生”,可以使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 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设“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 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淮左名都, 竹西佳处, 解鞍少驻初程。 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 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 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 算而今、 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 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姜夔)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6、 “欲扬故抑”与“欲抑先扬”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写孝文帝虚心求贤 ——先扬 写孝文帝荒诞不经 ——后抑 欲抑先扬 7、描写角度 远近、高低、大小、内外的角度; 点面结合、色形声结合、全景与特写结合,等等。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 * * 高考语文复习之古诗鉴赏(五) 鉴赏古诗艺术表现之 表达技巧 贵阳一中语文组 傅念飞 2009年2月制作 2009年11月修改 诗歌的表达技巧总的来说有以下四个方面: 抒情技巧 描写技巧 修辞技巧 章法技巧 一、抒情技巧 1、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上 邪 古诗十九首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情感或要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2)情景交融 (融情入景) 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自然景物与作者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分不清哪里是景,哪里是情。 例: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3)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某种事物的客观属性,表达自我的某种品质、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象带上了人格化的色彩。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

文档评论(0)

nrdu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