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领航催振兴.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新领航催振兴

吉林:创新领航催振兴(春天中国) 高铁动车组在长春轨道客车公司下线。   海德堡供图 春随人意。   吉林4月,还在飞雪迎春。一入5月,已是满眼春光。   白山松水间,实现吉林振兴的梦想,正在升腾为创新发展的春潮。   经历“东北现象”的阵痛,迎来老工业基地振兴10年,从未甘于平庸的吉林再一次审视自我。   吉林在全国,可以概括为三个2%:面积占全国1.95%,人口占全国2.04%,GDP占全国2.29%。   论优势,吉林不小:资源禀赋突出,兼具天下粮仓、老工业基地、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等概念。   论差距,吉林同样不小:尽管连续10年GDP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经济总量只位居全国第二十二位。   “优势是潜力,差距更是潜力。创新的巨大潜力对吉林实现富民强省的梦想,意义重要而深远。”谈思路,省委书记王儒林一语中的。   怎么看创新?怎么干创新?2012年12月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吉林上下引起强烈震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破题实践。   “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动力,转方式,调结构,奋力推进吉林经济社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省长巴音朝鲁说。   长白山下、松花江畔,创新的种子正在处处播撒、生根、萌芽、勃发。 新 愿 景 统筹“三农”,追逐高产稳产,创新粮食生产技术、创新生产经营体制,走现代农业之路   就吉林而言,农业具有极为特殊的含义。粮食安全,是保障,更是保证;高产稳产,是愿景,更是前景。   说起农业,王儒林连用5个“最”:农业是吉林最有优势、最有潜力、最有竞争力、最有标志性意义的产业,也是最需要合力发展的产业。   黑土千里,地处?“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吉林农业底气十足:2012年,吉林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达到668.6亿斤,居全国第五位;粮食单产每亩比全国高260.3斤,连续10年全国第一;全程农机化作业水平达到69.6%……   传统产业、传统优势,粮食生产还有多大潜力?吉林的回答让人振奋:潜力还很大,力争用5年时间粮食总产增长到750亿斤!   潜力从何而来?来自创新:创新粮食生产技术,创新生产经营体制,发展现代农业。    地怎么种?地由谁种?粮怎么卖?看似简单,学问很大。   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研究的玉米、水稻“高光效”农作物栽培技术,已经连续试验8年,玉米平均单产提高15%到17%,最高的增产23.7%。今年,吉林将确保推广“高光效”技术示范田200万亩。   技术很简单。就是把现在南北垄向偏西20度,把现行的单垄单行65厘米改成大垄双行1.7米,非常便于学习掌握。   效果很明显。“高光效”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光照、通风、透光,增加产量。   推广很不容易。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制约了新技术推广。农民分地时是南北直垄分的,偏西20度就变成了斜垄,打破了原有地界,容易产生纠纷。   “高光效”技术推广难,带出了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问题。实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势在必行。   产粮大市四平,所辖4个县市产粮均跻身全国产粮大县。市委书记刘喜杰这样理解服务“三农”:“党委政府要做那些农民想干干不了、干了也不合算的事,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使农民种粮与政府抓粮二力合一。” 统筹“三农”,思路在实践中渐渐清晰: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催生农村合作经营组织,壮大农村经济,进而带动农民增收。   目前,吉林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885万亩,占承包地总面积的14%,今年这一比例要达到19%。   梨树县种粮大户郝双的经历颇具代表性。郝双的合作社刚建时,村民们积极性不高:“自己种地挺好的,合作社还能有啥不同?”入了合作社的人秋后一算账:种粮成本降了,省心省力,产量还比自家种时高一两百斤。事实胜于雄辩,不用郝双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们纷纷找来要求入社。   创新,打开的既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又是农民增产增收的大门。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451个专业农场平均盈利45万元,粮食单产高出全州平均值20%。   在吉林市昌邑区大荒地村,整村土地流转,粮食生产、经营统一,去年村里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1.8万元。   有了技术,有了合作组织,农民还愁什么?愁融资难、融资贵。 吉林把目光投向了金融服务创新,“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在黑土地上破茧而出。农民用手中土地的未来收益权作质押,就可以便利地贷款,而且利率较低。试点不到一年,已为2037户农户发放贷款6005.65万元。目前,这种贷款模式逐步在全省推广。   法律规定,农民承包土地不能用于抵押贷款。这项政策创新,首次将土地未来收益权作为保证,用制度设计破解贷款难。梨树县蔡家村汇丰农民合作社理事长马振生就尝到甜头:“以合作社的2400亩耕地收益做保证,我们刚拿到200万元贷款,不到4天时间就批下来了,利息比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