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Outline 第一节:人类染色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染色体畸变 第三节:染色体病 染色质与染色体 人类染色体的数目、结构和形态 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 染色体的研究方法 Chromatin:由一条DNA分子缠绕无数核小体核心组成的核蛋白纤维。即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染色质的类别 常染色质(euchromatin) 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 异染色质的类别 专性(结构性)异染色质(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核小体 螺线管 超螺线管 染色单体 solenoid:染色质的二级结构,是在核小体的基础上由H1组蛋白参与形成的更为紧密的结构,φ30nm。 X染色质 女性间期核内用碱性染料着色有一个1微米大小的异固缩小粒,贴于核膜内缘,称为X染色质或巴氏小体(Barr body)。 X染色质的形成机理 不论细胞内有几条X染色体,只有一条是具有转录活性的,其余的形成异固缩的X染色质。 异固缩的X染色体随机失活。 胚胎发育第16天,出现失活;卵子与精子受精后,其中失活的X染色质变为常染色质恢复活性。 47,XXX 47,XXY 45,X Lyon假说的进展 单倍体(haploid):只有一套基因组/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生殖细胞。 二倍体(diploid):具有两套基因组/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如体细胞。 (二)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形态 1. 人类中期染色体的结构: ?染色单体(chromatid) ?主缢痕(primary constriction) 着丝粒(centromere) 动粒(kinetochore) ?短臂(p)、长臂(q) ?端粒(telomere) ?次缢痕(secondary constriction) ?随体(satellite):柄部次缢痕为核仁组织区。 2.染色体的类型----按着丝粒的位置分 (一)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 (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三)睾丸决定因子 (一)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 常染色体(autosome):1-22 性染色体(sex chromosome):X,Y (二)性别决定的方式 XY型:如人类。男性为异型性性染色体(异配性别),女性为同配性别。 ZW型:如蚕、鸡等。雌性为异配性别,雄性为同配性别。 XO型:如蝗虫,XX为雌性,XO为雄性。 单倍型:如蜜蜂,单倍为雄性,二倍体为雌性。 XY型性别决定产生的配子类型: 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23,X;23,Y 女性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23,X (三)睾丸决定因子 人类的男性性别由Y染色体决定,Y染色体短臂上有睾丸决定因子(testis-determining factor, TDF)基因。 故一个个体不论有几条X染色体,只要有Y染色体,就产生睾丸。 1990年,Sinclair 发现性别决定区域Y (sex-determining region Y, SRY)基因。 SRY基因位于Y染色体短臂末端,是TDF的最佳侯选基因,产物为SRY蛋白—决定睾丸形成。 但SRY不是性别决定的唯一决定基因,是激活睾丸分化途径上其它基因的启动者。 ?1888年Waldeyer(德)提出染色体的名称。 ?1923年Painter提出人类染色体数目为2n=48。 ?1956年华裔学者蒋有兴(Joe Hin Tjio)应用纺锤丝抑制剂—秋水仙素和低渗技术清楚地观察到了人类染色体数目为2n=46。 (一)染色体的核型分析 Karyotype: 一个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按其大小、形态特征顺序配对,分组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染色体非显带标本:常规染色体制片— Giemsa染色—得到的标本,整条染色体染色均一,即染色体非显带标本。 命名方法 1960年、1963年、1966年分别在丹佛、伦敦和芝加哥召开3次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会议,制定并修改人类染色体国际命名体制。 ?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46,依据染色体长度和着丝粒的位置排列、编号为2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1~22号常染色体,1对为性染色体。女性为XX;男性为XY。 ?染色体的分组 -----A, B, C, D, E, F, G 难以精确识别染色体的序号。 难以发现和确定染色体的结构异常。 1968年,瑞典细胞化学家Caspersson等应用荧光染料氮芥喹吖因(quinacrine mustard, QM)处理染色体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染色体沿长轴显示出一条条宽窄、亮度不同的带纹—染色体的带(band) —Q带。 由此开创了染色体显带技术的先河。 经一定的处理和染色方法,将染色体延其长轴显示出明暗(深浅)不同、宽窄相间的带纹的技术称为染色体显带技术(b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