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堂皇大气古驿 隐身海口闹市
堂皇大气古驿 隐身海口闹市 琼崖古驿,是个脍炙人口的话题。人们会以为这只是个远年概念,实地早就不可追寻了
事实上,历史与现实是有传承的,不少古驿道依然可以追溯。海南最为堂皇大气,又最易体验的一段古驿,即“城西十里直道”,就隐藏在千万人天天行走的海口闹市
皇朝时代,琼州府城四个方向都有出城驿道。东路由于受阻南渡江,南路由于美舍河及城南洼地,驿道都明显弯曲;北路往海口所城原也很直,民国时修大英山机场,海府路便改弯了。唯有西路出城到第一铺,多段走向笔直,设计科学,堂皇大气,而且九成路段至今未变,是海南历史的一?珍藏
下面,我们一起探寻这个尘封已久的遗迹
府门总铺,是琼州府各驿道的始发站,在“琼山县治东一里”。按《正德琼台志》的府城舆图推断,总铺在琼州府官署区东部,城隍庙以西,即今府城文庄路西段的北侧。西线驿道,便沿着当今文庄路―忠介路出大西门,再出子城西门而行,一直通往澄迈、临高等,贯穿西路各州县
据《正德琼台志“二水(西厢一),二十里(苍驿都),五原(本都),石山(本都)”。铺舍有铺兵接力依时传递官府文件,所以是驿道必备,通常十里至十五里一铺
驿道自府城至二水铺的具体走向是:出西门后沿今大路街西南行,入海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黄槐路,再跨龙昆南路进入城西路、白水塘路,抵达二水铺,即今头铺村。当代这些路段走向,几乎都是驿道遗存,布局合理,多半顺直
这段路,位于海南“首善之区”,大西门以内道路早已铺设石板,门外相当一段,晚清也铺设了石板,即“由四牌楼到大路街,在光绪年间,俱众街铺户捐集巨款建筑”(《民国琼山县志》)。后来修筑公路,石板便散失了
府城的横轴即长轴,就着地势而作西南向东北走向。大西门与小西门之间,通道再向南略偏转,这是因为明初子城晚于大城十余年修建,两者没有统一规划,筑子城时,要考虑将小西门坐落在较高较安全的地势
从大路街口隔着朱云路看忠介路,就会明白:小西门刚好在坡顶平地上,稍向北就开始下坡,一直下降到今红城湖。这是府城西北的道客―红城湖凹槽楔入,道客村以南,海拔低于10米,道客以北,海拔甚至低于5米。金花村的“第一水”,就从这个地槽北流,经今日红城湖入海
驿道西行,因何沿西南取线,而且一再向南略为偏转?正是地势所然。只有这样才能尽快避开凹地,进入20米海拔以上的阶地,免受洪水海潮影响。到琼澄交界,又有文明―新和凹槽楔入,驿道西南行,到北铺(石山)才转向,以尽量避开凹槽水流,确保四季畅通
现在看到大路街东段略有弯曲,应是驿道避让既有的金花村(下田村)之故,此后便都是直路。大路街西段连接海师校区黄槐路,共600米,整体笔直,最直观地体现了府城驿道的气派
到了黄槐路西端,驿道再次向南略偏转,与今日的城西路相接,又是1000米长的笔直路段。不过,现在黄槐路与城西路之间的两百米,已经被龙昆南路东侧的楼群所截断。接近头铺村部分,因为开发工业园,老线也已不存在
在高度城市化的地段,历史通道为什么可以保存如此之高的百分比?
从历史文化角度,这当然是幸运的,但未必纯属巧合。因为驿道是官地,取线又合理,民国公路没有开新线的必要,只需沿驿道扩宽。路两侧民房通常最密,地价最高,再后的城建如果要推到重来,必须付出更大代价。所以一般总是大致沿袭,确实有必要才略作变通
这十里笔直古驿道,就这样得以保存。它们现在身份各异:有核心区步行街、繁杂市井通衢,还有大学校园路、市政干线等,但都在继续为琼人造福
成千上万的行人,或匆忙,或闲适。包括校园里的莘莘学子,有谁意识到脚下就是“大隐隐于市”的千年古驿呢?
不止十里直道,琼山这几十里古驿一直保存到昨天
看着1986年版的海口地图局部,令人惊讶的是,以驿道为蓝本的府城――老城公路,此时依然完整,依然是两城直通的唯一公路。图上以白圈标出古驿铺舍位置,不少水道都是人工灌渠,古代没有的
细细分析就可以明白:驿道沿分水岭取线,是横跨河流最少、或只需跨小河上游的线路。这是不靠大桥而靠地利保障通行的最佳线路,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建省前南海大道、椰海大道、绕城高速都未出现,西行主干道以海秀公路西接老城。但是古代没有水泥大桥,海秀通道是无法贯通的
我们对琼山西路各驿铺,略作浏览吧
头铺村,在海马一路北,“头铺”意即西路头一铺,就是二水铺
头铺村古色古香,村头大树群浓阴蔽日,古庙完好。村中仍有不少传统屋舍群落,整体美化,旧貌能保存成这样,相当不错了
什么叫“二水”?《正德琼台志“第一水,在县西三里,湾环绕下田村入海。于城西涧流为首派。又西去十里,次一涧,亦流入海,谓之第二水。”
西路第一水产生了著名古村下田,即丘?F、海瑞故乡,“下田”意为地势卑下的田,红城湖区旧名为“田肚”,地势就更低。而西路第二水,则有二水村。这段驿道选较高
文档评论(0)